患者男,42岁,因“头痛5个月,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近1个月头痛加剧并伴有呕吐。颅脑CT:右额叶表面有一直经约2.5 cm的占位性病灶。

该例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 术中冷冻快速病理检查,镜下:以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性病灶为主。)

A:脑膜瘤 B:脑寄生虫病 C:脑胶质瘤 D:脑结核病 E:脑转移癌 F:脑脓肿

男性,40岁,头痛,头晕3个月,加重1周。CT示左侧额叶一占位性病变,周围水肿轻微,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后病灶无明显强化,考虑左侧额叶肿瘤。术后送检。

镜检如图所示:瘤细胞胞浆空泡状,核圆形居中,弥漫分布,似“棋盘格”状。部分区间质出血及钙化灶。首先应考虑的诊断为 ( )

A:左额叶星形细胞瘤 B:左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 C:左额叶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D:左额叶转移性透明细胞癌 E:左额叶室管膜瘤

男性,40岁,头痛,头晕3个月,加重1周。CT示左侧额叶一占位性病变,周围水肿轻微,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后病灶无明显强化,考虑左侧额叶肿瘤。术后送检。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运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肿瘤细胞的表达叙述正确的是 ( )

A:少突胶质细胞瘤:CD56,MBP阳性,GFAP,EMA阴性 B:透明细胞癌:LCA,CK阳性,GFAP,EMA阴性 C:星形细胞瘤:CD56,MBP阳性,GFAP,EMA阴性 D:室管膜瘤:EMA,CK阳性,GFAP,NF阴性 E:少突胶质细胞瘤:GFAP,EMA阳性, CD56,MBP阴性

男性,40岁,头痛,头晕3个月,加重1周。CT示左侧额叶一占位性病变,周围水肿轻微,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后病灶无明显强化,考虑左侧额叶肿瘤。术后送检。

按照WHO中胶质瘤的分级标准,应属于哪一级 ( )

A:I1级 B:I2级 C:I2~I3级 D:I3级 E:Ⅳ级

患者女,64岁。因“痰中带血2个月”就诊。胸部CT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下一步治疗方案,正确的是(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A:术后定期随诊,每3个月复查胸LDCT及肿瘤标志物等; B:术后1个月左右进行辅助化疗 C:术后1个月左右辅助放疗 D:术后辅助化放疗 E:中药及免疫支持治疗

患者男,15 岁,因“流涎2个月,步态异常1 个月”来诊。患者2 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流涎,说话减少,学习成绩下降,且伴有不自主发笑,表情呆滞。近1个月来,步态异常,步幅小。既往史:2年前曾到过西藏,并食用烤牛,羊肉。查体:意识清楚;心,肺正常;蹒跚步态,记忆力,计算力略差,定向力正常,脑神经无异常,四肢肌力5级,深,浅感觉及共济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包虫抗体(-),脑脊液包虫抗体(+)。颅脑CT:左侧基底核区可见多个类圆形囊性病灶,密度略高于脑脊液,囊壁不完整环形强化,明显占位效应。颅脑MRI:基底核多个囊性病灶,边界清楚,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可见病灶周围强化,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支持脑包虫病诊断的依据不包括

A: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B:有癫痫症状 C:有去过疫区的经历或与犬类密切接触史 D:颅脑CT等影像资料提示颅内占位 E:脑脊液包虫抗体(+)

某男性患者,63岁,因“头晕3个月”来诊。无恶心、呕吐,无癫痫发作。查体:左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弱。颅脑MRI:右侧小脑半球单发占位,直径3.5 cm,T1像为低信号,T2像为等低信号,周围有大片水肿,占位效应明显,第四脑室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穿刺活检转移性腺癌。脑部病灶的最佳治疗是

A:全脑放射治疗 B: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D:手术切除 E:手术切除+全脑放射治疗

康普顿效应也称散射效应,随着X线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诊断用管电压能量范围内,光电吸收与康普顿吸收各占一定的百分比,但康普顿效应所占比率较大,是与物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散射现象是光子和自由电子之间撞击发生的,故与物质的原子序数几乎无关,仅与电子数成正比。

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康普顿效应也称散射效应 B:与X线能量无关 C:诊断能量范围内是与物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 D:光电吸收与康普顿吸收各占一定的百分比 E:与原子序数有关

X线光子与构成原子的内壳层轨道电子碰撞时,将其全部能量都传递给原子的壳层电子,原子中获得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X线光子则被物质的原子吸收,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关于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及发生几率,叙述错误的是

A:光子能量与电子结合能必须接近相等才容易产生光电效应 B:光电效应大约和能量的三次方成正比 C:轨道电子结合的越紧,越容易产生光电效应 D:在低原子序数元素中,光电效应都产生在K层 E:光电效应发生概率和原子序数的三次方成正比

脑占位效应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