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晚期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并发生肺门及颈淋巴结转移,经治疗无效死亡。
该肿瘤的中晚期与早期的区别在于 ( )
A:早期癌仅侵及固有层 B:早期癌仅侵及黏膜肌层 C:早期癌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侵及肌层 D:早期癌可侵及肌层 E:只要没有淋巴结转移者就是早期胃癌
食道癌晚期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并发生肺门及颈淋巴结转移,经治疗无效死亡。
对于该肿瘤描述错误的是 ( )
A:约90%为鳞状细胞癌 B:早期癌如及时手术5年生存率在90%以上 C:患者男多于女,多在40岁以上 D:大部分腺癌与Barrett食道有关 E:血道转移最常见骨和脑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具有应用价值的指标有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FDP)及膀胱肿瘤抗原(BTA)等。
TP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常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多发性肿瘤。特别对膀胱转移癌的诊断敏感性高。动态观察TPA水平变化,可以检测肿瘤复发及疗效。若治疗过程中TPA持续升高,则提示
A:预后不良 B:肿瘤复发 C:肿瘤转移 D:肿瘤治疗有效 E:疗效不佳
肿瘤的二级预防是
A:戒烟 B:合理营养 C: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D:控制环境污染 E:预防复发和转移
患儿男,3岁,主因"反复发热伴抽搐1年余"入院,患儿每次抽搐时体温均于38.5℃以上,形式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抖动,口唇发绀,每次持续1~2分钟。1年余共出现4次,其中有过1次一个热程中抽搐2次。此次发热,体温39℃出现抽搐1次,持续约2分钟自行缓解。患儿出生史无异常,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正常。其父亲2岁时有过一次发热抽搐史。查体:神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10肿大,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对于此患儿预防复发的最佳措施为
A:长期口服苯巴比妥 B:长期口服丙戊酸钠 C:仅需要发热时积极退热 D:发热初期短程服用地西泮预防
预防结石复发错误的是()
A:草酸钙结石所有预防措施不理想 B:随访不少于2年 C:菌石通对感染性结石有良好的效果 D:高草酸血症用维生素B6 E:尿酸结石用别嘌醇 F:吸入性3型高钙用磷酸盐
预防结石复发错误的是()
A:草酸钙结石所有预防措施不理想 B:随访不少于2年 C:菌石通对感染性结石有良好的效果 D:高草酸血症用维生素B6 E:尿酸结石用别嘌醇 F:吸入性3型高钙用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