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2岁,活动量较同龄儿差,活动后无蹲踞现象。查体:体重30 kg;P 90次/min,R 20次/min,上肢BP 90/50 mmHg,下肢BP 11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侧第2,3肋间可触及震颤并可闻及收缩期3/6级粗糙机械样杂音。心脏彩超:左心房,心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中部呈瘤样向右心房膨出,主肺动脉直径38 mm,主肺动脉分叉处与降主动脉之间见一管状交通,连续血流,主动脉弓降部正常。胸部X线片:双侧肺血明显增多,心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__。
关于麻醉技术和控制性降压,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开胸动脉导管手术,但需要做好体外循环准备 B:采用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和控制性降压技术 C:有创动脉压监测最好选用右侧的桡动脉,便于术中大出血时三头阻断(包括左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阻断)进行修补 D:监测右侧血压可避免术前漏诊主动脉缩窄或误操作伤及左锁骨下动脉和降主动脉等 E:控制性降压多采用静脉滴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 F:控制性降压时,应注意补充血管内容量和控制反射性心率增快
患儿女,12岁,活动量较同龄儿差,活动后无蹲踞现象。查体:体重30 kg;P 90次/min,R 20次/min,上肢BP 90/50 mmHg,下肢BP 11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侧第2,3肋间可触及震颤并可闻及收缩期3/6级粗糙机械样杂音。心脏彩超:左心房,心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中部呈瘤样向右心房膨出,主肺动脉直径38 mm,主肺动脉分叉处与降主动脉之间见一管状交通,连续血流,主动脉弓降部正常。胸部X线片:双侧肺血明显增多,心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__。
硝普钠降压效果不满意时,处理方法是(提示 建立颈内静脉后,硝普钠从0.5 μg·kg-1·min-1开始持续输注,切皮前5 min给予舒芬太尼20 μg加深麻醉。切皮后心率从80次/min升到100次/min,血压从75/40 mmHg升到85/45 mmHg,将异氟烷加到2%。开始控制性降压,硝普钠逐渐加大到4~6 μg·kg-1·min-1,BP 90/50 mmHg,HR 110 次/min,CVP 3 mmHg。开胸后胸内填塞大纱布暴露术野,经皮脉搏氧饱和度降低到95%。)
A:对控制性降压的患者,应注意麻醉深度,如麻醉深度不够,可能硝普钠用量较大,且降压效果不理想 B:除了加深麻醉和使用扩血管药外,还可选择体位为头高位 C:该患儿可能麻醉深度不足,因切皮后患儿心率和血压均有升高 D:还可使用少量的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血压 E:还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血压 F:还可减少机械通气的潮气量,增加胸内压
患儿女,12岁,活动量较同龄儿差,活动后无蹲踞现象。查体:体重30 kg;P 90次/min,R 20次/min,上肢BP 90/50 mmHg,下肢BP 11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侧第2,3肋间可触及震颤并可闻及收缩期3/6级粗糙机械样杂音。心脏彩超:左心房,心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中部呈瘤样向右心房膨出,主肺动脉直径38 mm,主肺动脉分叉处与降主动脉之间见一管状交通,连续血流,主动脉弓降部正常。胸部X线片:双侧肺血明显增多,心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__。
术后常见问题和并发症有
A:右心负荷增加引起右心功能紊乱 B:导管破裂出血或术后导管再通 C:喉返神经损伤 D:术后低血压 E:肺不张 F:误扎左肺动脉或降主动脉
患儿男,出生后19 d,因气促,哭闹后发绀11 d来诊。患儿系足月顺产儿,出生体重4.2 kg。出生后8 d喂奶时出现哭闹,烦躁,口唇发绀,严重时全身发绀,四肢冰冷,呼吸费力,气促。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在外院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__。血氧饱和度监测:差异性青紫,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经在外院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于4 d前症状再次出现,并且呼吸费力,发绀加重不能缓解,在当地医院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治疗,同时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后症状减轻。查体:R 37 ℃,HR 130次/min,R 40次/min,BP 76/46 mmHg,体重4.1 kg。意识清楚,反应好,镇静状态。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唇周轻度发绀,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前区饱满,心尖搏动局限,位于左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未触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HR 130次/min,律齐,P2>A2,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I3/Ⅵ级连续性粗糙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肋下3 cm。四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目前主要诊断是(提示 心脏CT:升主动脉直径 2.5 mm,主动脉弓及降部缩窄,最窄处2.5 mm,跨窄压差90 mmHg,缩窄长度12.1 mm。动脉导管未闭,大小6 mm;双上肺斑片状影。心脏B型超声:右心室增大,31.4 mmx23.0 mm,左心室发育不良,10.2 mmx21.8 mm;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内径5.7 mm,跨窄压差19 mmHg;室间隔中断,左向右分流,大小5.7 mm,跨隔压差53 mmHg。主肺动脉增宽,主动脉发育细小,主动脉弓及降部扭曲,缩窄,跨窄压差90 mmHg。动脉导管未闭,大小5.7 mm,呈双期双向分流。)
A: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B:室间隔缺损 C: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并主动脉缩窄 D:动脉导管未闭 E:右心室发育不良 F:新生儿肺炎
患者男,40岁,因“查体发现主动脉弓增宽”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名动脉与左颈总动脉间主动脉弓重度狭窄,并狭窄后扩张,直径6 cm,累及左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锁骨下动脉远端6 cm。
最后确诊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一致,手术方式应选择
A:人工血管全弓置换 B:带分支人工血管全弓置换 C:带分支人工血管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 D:杂交手术:升主动脉-病变头臂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并降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置入带膜支架 E:带分支人工血管行全弓置换和升主动脉置换
患者男,31岁,因“突发胸痛,向腹部放散6 h”来诊。外院CT:主动脉B型夹层。
如该患者诊断为B型主动脉夹层,夹层内膜撕裂未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及远端主动脉弓部,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扩张不明显。最适合的治疗可能是
A:部分胸降主动脉置换术 B:部分胸降主动脉置换术+象鼻子手术 C:腹主动脉置换术 D:经股动脉带膜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E: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患者男性,41岁。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10小时于2月13日23时急诊入院。平时工作无不适,无诱因于13日14时午饭过程中突发胸背部剧疼,如刀割样,持续数小时不缓解,伴全身冷汗,呼吸困难,给肌注杜冷丁后稍缓解。查体:T:37.1℃,P:104次/分,BP:180/98mmHg,R:18次/分,主动脉瓣二听诊区可闻I3级舒张期杂音。X线示纵隔影增宽,左心室明显扩大。
提示: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升主动脉内膜破口于主动脉瓣环上方1.5cm处,升主动脉增宽,远端距无名动脉分叉处约3cm,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外科手术治疗以哪些术式为理想
A:局部主动脉壁切除缝合术 B:局部主动脉壁切除,人工血管片补片修补 C:带人工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 D:主动脉瓣替换和升主动脉部分人工血管替换术(未涉及冠状动脉开口) E:主动脉瓣替换及内膜破口缝闭术
女性,38岁,常有胸前区隐痛,头颈部搏动感,着急时常有眩晕发作,心脏闻及病理性杂音,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宽,拟诊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主要的体征是
A:胸骨左缘第3肋间有高调递减型哈气样杂音 B:心尖部有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C: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D: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E:主动脉瓣第二音减弱或消失
女性,38岁,常有胸前区隐痛,头颈部搏动感,着急时常有眩晕发作,心脏闻及病理性杂音,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宽,拟诊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左室功能不全,应采取哪项治疗最适宜
A:用洋地黄增加心肌收缩力 B:利尿剂 C:降低血压 D:休息 E:及早考虑换瓣手术
某男,51岁,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突然感到剧烈刀割样胸痛2小时,向背部放射。查体发现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考虑为主动脉夹层可能。
以下哪一项是其常见的胸片表现
A: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上部影增宽 B:主动脉影狭小 C:主动脉影外形不规则 D:主动脉影位置改变 E:主动脉搏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