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性,4岁。左腹肿块1周。CT平扫示左肾区由巨大软组织肿块占据,病灶内密度不均,边界清楚,增加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考虑为肾脏恶性肿瘤。
有关该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又称Wilms瘤 B:起源于肾内残留的后肾胚芽组织 C:多见于青少年,偶见于4岁以下儿童 D:其发生与WT-1基因的丢失或突变有关 E:积极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男性,56岁。高血压病患者。旅游登山中突然左侧肢体发麻,乏力。急送医院,摄头颅CT片
CT影像中描述病灶呈
A:高信号区 B:低信号区 C:低密度区 D:高密度区 E:不等密度区
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总之,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有利于对微腺瘤的诊断。
下面对垂体微腺瘤的CT放大动态扫描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B: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 C:在晚期阶段,微腺瘤皆为高密度病灶 D: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E: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
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总之,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有利于对微腺瘤的诊断。
以下对垂体微腺瘤的CT放大动态扫描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B: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 C:在晚期阶段,微腺瘤皆为高密度病灶 D: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E: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
某男性患者,43岁,因发热、右上腹疼痛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食欲缺乏,右上腹疼痛,查体:肝右叶体积增大,右上腹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13.8×10
/L,N:78%;X线检查见右膈抬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上腹部CT平扫见肝右叶大小约5.2cm×4.5cm×3.7cm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为15~52HU,病灶中心可见低密度区。
CT平扫病灶出现低密度区最大可能性是因为
A:病灶中心液化坏死 B:病灶中心脂肪变性 C:病灶中心出血 D:病灶内部组织成分不同 E:病灶内部含有正常肝组织 F:以上都不是
某男,53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USG发现肝内多发略低回声结节灶,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片样或环样强化,静脉期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
CT诊断为
A:弥漫性肝癌、肝转移瘤 B:结节性肝硬化、肝转移瘤 C:弥漫性肝癌、结节性肝硬化 D:结节性肝硬化、胆管细胞癌 E:肝转移瘤、肝腺瘤
某男,53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USG发现肝内多发略低回声结节灶,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片样或环样强化,静脉期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
以下哪种CT征象有利于上述两种疾病的鉴别
A:肝叶比例失调 B:门静脉癌栓形成 C:病灶内出血 D:胆管扩张 E:脾大
男,52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USG发现肝内多发略低回声结节灶,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片样或环样强化,静脉期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
CT诊断为
A:弥漫性肝癌、肝转移瘤 B:结节性肝硬化、肝转移瘤 C:弥漫性肝癌、结节性肝硬化 D:结节性肝硬化、胆管细胞癌 E:肝转移瘤、肝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