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男孩,早产儿,体重2000g,有胎内窘迫史,生后Apgar评分1分钟为3分,5分钟为6分。生后4小时患儿呼吸急促,呻吟,有呼吸暂停。查体:T37.0℃,精神差,鼻翼煽动,面色青灰,口唇发绀,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张力松弛。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下列情况可进行气管插管作机械通气?
A:当氧流量提高到28及CPAP提高到0.078 kPa (8cmH
O)时仍不缓解 B:患儿的PaCO
高于6.05~7.98 kPa (50~60 mmHg) C:反复呼吸暂停 D:患儿的PaO2 保持在6.65~11.97 kPa (50~90 mmHg) E:SaO
<80% F:SaO
>85%cm G:应用CPAP治疗无效,PaO
<6.7 kPa (<50mmHg) H:PaCO
<6.7 kPa (<50mmHg)
病历摘要:男孩,早产儿,体重2000g,有胎内窘迫史,生后Apgar评分1分钟为3分,5分钟为6分。生后4小时患儿呼吸急促,呻吟,有呼吸暂停。查体:T37.0℃,精神差,鼻翼煽动,面色青灰,口唇发绀,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张力松弛。
关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重点是?
A:孕期保健,预防早产 B:控制母孕期糖尿病 C:羊水检查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例 D:抗感染治疗 E:给即将早产出生的孕妇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F:控制产前或产时的感染 G:生产时防止窒息 H:注射保胎药物
患者男,25岁,因车祸出现头部外伤,肋骨骨折2d,突发进行性呼吸窘迫,吸氧后无缓解。体格检查:口唇发绀,呼吸40次/min,双肺布满湿性啰音。X线胸片:两肺有边缘模糊的肺纹理增多阴影。
如患者吸氧后病情无改善,发绀加重,呼吸加快。PaO
40 mmHg,PaCO
30 mmHg。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是
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B:肺水肿 C:支气管肺炎 D:心力衰竭 E:气胸
患者女性,29岁,因“妊娠34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的疼痛1天余”入院。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的疼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并有黄绿色胆汁,又因妊娠34周至当地医院妇产科治疗,当日晚18:00怀疑“急性阑尾炎”,并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改日出现呼吸困难,血生化结果:胆固醇50mmol/L,甘油三脂90mmol/L,血淀粉酶1000u/L,血糖16mmol/L,给予积极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遂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既往胆囊炎,胆结石病史5年。
关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多低于60mmHg B:早期胸部X线一般无明显异常 C:本病最终可导致死亡 D:气道阻塞引起通气障碍可引起本病 E:用一般的吸氧法可缓解早期的呼吸窘迫
男性,44岁。因高处坠落致多发性骨折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骨折已经过处理,正接受人工气道和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为预防内源性下呼吸道感染,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A: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B:改气管插管为气管切开 C:避免应用H
-受体阻滞剂以防止胃液pH升高,及试用选择性胃肠道脱污染 D:防止呕吐 E:提高患者免疫力如注射免疫球蛋白
男,25岁,车祸致头部外伤,肋骨骨折,经治疗后稍好转。2天前突发进行性呼吸窘迫,经给氧后效果欠佳。查体:唇发绀,呼吸40次/分,双肺满布湿性啰音。胸部X线照片:两肺有边缘模糊的肺纹理增多阴影。
患者经给氧后病情无改善,且发绀加重,呼吸频率加快。血气分析:PaO
5.33kPa(40mmHg),PaCO
4kPa(30mmHg),患者出现了哪种并发症 ( )
A:心力衰竭 B:肺水肿 C:支气管肺炎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气胸
男性,38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骨折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骨折已处理,正接受呼吸机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
以下能最有效地预防内源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是
A:应用广谱强力抗生素 B:改气管插管为气管切开 C:避免应用H
受体阻滞药以防止胃液pH升高,及试用选择性胃肠道脱污染 D:止吐 E:给予球蛋白等增强患者免疫力药物
男性,44岁。因高处坠落多发性骨折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骨折已经过处理,正接受人工气道和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为预防内源性下呼吸道感染,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A: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B:改气管插管为气管切开 C:避免应用H
-受体阻滞剂以防止胃液pH升高,及使用选择性胃肠道脱污染 D:防止呕吐 E:提高患者免疫力如注射免疫球蛋白
某男性患者,45岁,因高处坠落多发性骨折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骨折已经过处理,正接受人工气道和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为预防内源性下呼吸道感染,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A: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B:改气管插管为气管切开 C:避免应用H
-受体阻滞剂以防止胃液pH升高,及使用选择性胃肠道脱污染 D:防止呕吐 E:提高患者免疫力如注射免疫球蛋白
某男,45岁。因高处坠落多发性骨折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骨折已处理,正接受人工呼吸道和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为预防内源性下呼吸道感染,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A: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B:改气管插管为气管切开 C:避免应用H
受体阻滞剂以防止胃液pH升高,及试用选择性胃肠道脱污染 D:防止呕吐 E:提高患者免疫力,如注射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