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深龋一次银汞充填后短期内出现冷热刺激痛,无自发痛。查体:充填物完好,叩(-),冷热测正常牙面时无痛,但测充填体处痛

如充填后短期无症状,长时期后出现冷热刺激痛,偶有自发痛,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A:未发现小的穿髓孔 B:充填时未垫底 C:继发龋 D:牙髓情况判断不清 E:充填体边缘不密合

患者因深龋一次银汞充填后短期内出现冷热刺激痛,无自发痛。查体:充填物完好,叩(一),冷热测正常牙面时无痛,但测充填体处痛

如充填后短期无症状,长时期后出现冷热刺激痛,偶有自发痛,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A:未发现小的穿髓孔 B:充填时未垫底 C:继发龋 D:牙髓情况判断不清 E:充填体边缘不密合

患者,女性,30岁,右上后牙因深龋复合树脂充填治疗1天后出现自发痛,喝冷水可缓解。临床检查:右上第二磨牙远中邻树脂充填物,热测(+++),冷测(-),叩诊(+_),松动(-)。

推测其原因可能为

A:复合树脂化学刺激 B:垫底材料选择不当 C:对牙髓状态判断失误 D:充填体悬突 E:异种金属电流作用

复方碘口服溶液是一种液体制剂,其处方为:碘50g,碘化钾100g,水适量制成。1000ml其制法:取碘与碘化钾,加水100ml溶解后,再加适量的水使成1000ml,即得。

提示 制备液体制剂时,为了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加入附加剂。以下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复方碘口服溶液中的碘化钾为助溶剂 B: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C:增溶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D: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 E:碘化钾增加碘溶解度的机制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复方碘口服溶液是一种液体制剂,其处方为:碘50g,碘化钾100g,水适量制成。1000ml其制法:取碘与碘化钾,加水100ml溶解后,再加适量的水使成1000ml,即得。

提示 药物溶解度是制备药物制剂时首先掌握的必要信息,也直接影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药物生物利用度。下述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若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反之,则溶解度大,即相相似相溶 B:多晶型现象在有机药物中广泛存在,晶型不同,溶解度也不同。无定型为无结晶结构的药物,其溶解度较结晶型小 C: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D:溶解过程是放热时,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E: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些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受pH值影响不大 F:一般向难溶性盐类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化合物时,其溶解度降低,这是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 G:加入助溶剂、增溶剂,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片剂的生产实例:红毒素片。将红毒素与淀粉搅拌均匀,加淀粉浆继续搅拌使成软材,用12目筛制粒,80-90℃通风干燥,干粒加入硬脂酸镁和干淀粉,整粒,混匀,压片(直径9mm)。

红霉素片的制粒法是属于哪一种制粒法

A:湿法混和制粒法 B:软材过筛制粒法 C:转动制粒法 D:旋转制粒法 E:流化喷雾制粒法

患者因深龋一次银汞充填后短期内出现冷热刺激痛,无自发痛。查体:充填物完好,叩(一),冷热测正常牙面时无痛,但测充填体处痛

如充填后短期无症状,长时期后出现冷热刺激痛,偶有自发痛,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A:未发现小的穿髓孔 B:充填时未垫底 C:继发龋 D:牙髓情况判断不清 E:充填体边缘不密合

患者因深龋一次银汞充填后短期内出现冷热刺激痛,无自发痛。查体:充填物完好,叩(一),冷热测正常牙面时无痛,但测充填体处痛

如充填后短期无症状,长时期后出现冷热刺激痛,偶有自发痛,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A:未发现小的穿髓孔 B:充填时未垫底 C:继发龋 D:牙髓情况判断不清 E:充填体边缘不密合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