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0岁。乙肝病史10年,近3个月来自觉右上腹间歇性钝痛,夜间及劳累后加重,食欲缺乏,低热,消瘦。查体:肝浊音界上移,质硬,无腹水,无黄疸。腹部MRI平扫显示肝右后叶见一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大小约4.2cmx5.3cm。实验室检查AFP升高,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无严重心肺疾病。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无远处转移。

与该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关系最大的是

A:胆道感染 B:病毒性肝炎 C:肝良性肿瘤 D:酒精中毒性肝硬化 E:饮水污染

(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量)

轻度肾损害患者的用药量是

A:常规剂量的25%~30% B:常规剂量的25%~50% C:常规剂量的35%~50% D:常规剂量的50%~75% E:常规剂量的75%~100%

(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量)

中度肾损害患者的用药量是

A:常规剂量的25%~30% B:常规剂量的25%~50% C:常规剂量的35%~50% D:常规剂量的50%~75% E:常规剂量的75%~100%

(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量)

重度肾损害患者的用药量是

A:常规剂量的25%~30% B:常规剂量的25%~50% C:常规剂量的35%~50% D:常规剂量的50%~75% E:常规剂量的75%~100%

(按肾功能试验结果估计肾功能损害程度)

肾功能轻度损害时,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A:<10ml/min B:10~20ml/min C:10~40ml/min D:40~60ml/min E:80~100ml/min

(按肾功能试验结果估计肾功能损害程度)

肾功能中度损害时,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A:<10ml/min B:10~20ml/min C:10~40ml/min D:40~60ml/min E:80~100ml/min

(按肾功能试验结果估计肾功能损害程度)

肾功能重度损害时,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A:<10ml/min B:10~20ml/min C:10~40ml/min D:40~60ml/min E:80~100ml/min

5岁患儿因诊断全身性结核病。经全面规则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肝功能严重损害,黄疸,肝脏肋下5cm。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B:甲型病毒性肝炎 C:乙型病毒性肝炎 D:自身免疫性肝炎 E:以上都不是

5岁患儿因诊断全身性结核病。经全面规则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肝功能严重损害,黄疸,肝脏肋下5cm。

最佳处理方案是

A:继续维持抗结核不变,加强保肝治疗 B:停用异烟肼,利福平调整抗结核方案加上保肝药 C:停用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改用异烟肼+利福平+保肝药物 D:停用全部抗结核药物,加上泼尼松和保肝药 E:继续抗结核方案不变,密切随时观察

5岁患儿因诊断全身性结核病。经全面规则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肝功能严重损害,黄疸,肝脏肋下5cm。

最容易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是

A:利福平,异烟肼 B:链霉素,利福平 C:链霉素,异烟肼 D:力克肺疾,卡那霉素 E: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