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89岁,因“间断咳嗽,咳痰,气喘30 年,加重伴发热5d”来诊。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0年,曾多次因咳嗽,咳痰,气喘加 重及发热住院。5d前再次发作。查体:T39.4℃ ,P102次/min,R24次/min,BP160/70mmHg;咽 部无充血,双肺满布高调哮鸣音,双下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16.7x10
/L,N0.94;血气分析:pH7.375, PaO
74mmHg,PaCO248mmHg,SaO
94%;肝,肾 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双下肺纹理增多,主动脉硬化。初步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予吸氧,拍背,雾化吸入,静脉滴 注头孢呋辛0.5g,12h1次;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 液0.5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 80mg,8h1次;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 日2次。4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 状减轻,但气喘持续不能缓解;双肺仍满布哮鸣 音。3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8.2℃;胸部CT:右下肺感染。静脉滴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4.5g,8h1次;静脉滴注洛美沙星0.2g, 12h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剂量调整为 120mg,8h1次,同时辅予强心(毛花苷C),利 尿(呋塞米)治疗。2d后体温正常,咳嗽,咳痰 ,气喘症状均缓解,甲泼尼龙减量1次,停用抗生素。复查胸部CT: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一,以右下肺明显 ,大者3.9cmx4.4cm,右上肺病灶内可见小弧形 透亮影。
下一步处理措施是(提示血GM试验0.7。患者咳嗽,气喘,并出现咯血,咯出暗黑色分泌物, 呈胶冻状,伴有坏死肺组织;查体: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胸部CT: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右上肺病灶内空洞增大 ,内壁有小结节,右下肺病灶内小空洞形成。)
A:复查GM试验 B: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C:手术探查 D:继续观察 E:抗结核治疗 F:抗病毒治疗
患者男性,32岁。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咯血8小时,近2年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胸片示右上肺有片状及条索状阴影,其中并有透光区,胸廓下陷,气管右移。
患者男,45岁。发热,咳脓痰1周。胸片示右下背段浸润阴影,用青霉素治疗体温稍下降,但痰量增多,为脓血痰,有臭味。复查胸片发现大片浸润阴影中出现空腔。该患者治疗中需加用
A:红霉素 B:甲硝唑 C:卡巴克络 D:祛痰药 E:阿米卡星
男性,63岁。慢性咳嗽,咳痰近20年,每年秋冬发作,至翌年春暖季节方有缓解。偶有痰血。年轻时患肺结核,经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钠治疗近2年,以后胸片随访为两肺散斑片结节影伴少量纤维条索状病灶。5年前发现高血压病,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重度吸烟(每日超过40支)已经30余年。
患者胸部X线摄片检查,下列哪一项对诊断肺气肿最有价值
A:两肺野透亮度增高 B: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 C:横膈低平和胸骨后间隙增宽 D:局限性肺透亮度增高 E:心脏呈垂直位,心影狭长
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下列抗结核治疗方案是正确的 ( )
A:2HRZS/4HR方案化疗 B:2HRZS/4HR+激素 C:2HRZS/4HR抽胸腔积液 D:激素+含HR的方案一年以上化疗 E:以HRZ为主的方案化疗一年,结核中毒症状重时可短时间应用激素
患者男,89岁,因“间断咳嗽,咳痰,气喘30年,加重伴发热5 d”来诊。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0年,曾多次因咳嗽,咳痰,气喘加重及发热住院。5 d前再次发作。查体:T 39.4 ℃,P 102次/min,R 24次/min,BP 160/70 mmHg;咽部无充血,双肺满布高调哮鸣音,双下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 16.7x10
/L,N 0.94;血气分析:pH 7.375,PaO2 74 mmHg,PaCO2 48 mmHg,SaO2 94%;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双下肺纹理增多,主动脉硬化。初步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予吸氧,拍背,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头孢呋辛0.5 g,12 h 1次;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0.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80 mg,8 h 1次;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日2次。4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但气喘持续不能缓解;双肺仍满布哮鸣音。3 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8.2 ℃;胸部CT:右下肺感染。静脉滴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4.5 g,8 h 1次;静脉滴注洛美沙星0.2 g,12 h 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剂量调整为120 mg,8 h 1次,同时辅予强心(毛花苷C),利尿(呋塞米)治疗。2 d后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均缓解,甲泼尼龙减量1次,停用抗生素。复查胸部CT: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一,以右下肺明显,大者3.9 cmx4.4 cm,右上肺病灶内可见小弧形透亮影。
下一步处理措施是((提示 血GM试验0.7。患者咳嗽,气喘,并出现咯血,咯出暗黑色分泌物,呈胶冻状,伴有坏死肺组织;查体: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胸部CT: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右上肺病灶内空洞增大,内壁有小结节,右下肺病灶内小空洞形成。))
A:复查GM试验 B: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C:手术探查 D:继续观察 E:抗结核治疗 F:抗病毒治疗
男性,20岁,学生。近两周来因较劳累,出现寒战,发热,咯血一日而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T 39℃,左上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WBC 10.8x10
/L,NE 85%,胸片示左上肺大片状浓淡不均,密度增高的阴影。
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对疗效的考核首先要看
A:痰菌转阴 B:症状消失 C:X线空洞闭合,炎性阴影消失 D:血沉正常 E:血清结核抗体阴性
女性,40岁,咳嗽,乏力5个月,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X线胸片:双肺斑片条索阴影,右肺上野3cmx3cm球形淡薄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欠清,痰涂片抗酸杆菌(++)。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本次发病予HERZ抗结核治疗3个月,复查X线胸片,双肺斑片阴影明显吸收,但右上球形阴影略有增大,体重减轻。
诊疗宜选
A: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观察球形阴影有无好转 B:抗感染,抗结核治疗,3周后复查X线胸片,观察球形阴影有无好转 C:送检痰细菌培养+药敏及真菌培养+药敏,等待结果回报,再行进一步治疗 D:送检痰罗氏培养+药敏,明确有无耐药菌感染 E:血CEA,痰癌细胞及胸部CT检查,必要时行正电子断层摄影(PET)检查
某女性患者,41岁,咳嗽、乏力5个月,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X线胸片:双肺斑片条索阴影,右肺上野3cm×3cm球形淡薄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欠清,痰涂片抗酸杆菌(++)。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本次发病予HERZ抗结核治疗3个月,复查X线胸片,双肺斑片阴影明显吸收,但右上球形阴影略有增大,体重减轻。
诊疗宜选
A: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观察球形阴影有无好转 B:抗感染、抗结核治疗,3周后复查X线胸片,观察球形阴影有无好转 C:送检痰细菌培养+药敏及真菌培养+药敏,等待结果回报,再行进一步治疗 D:送检痰罗氏培养+药敏,明确有无耐药菌感染 E:血CEA、痰癌细胞及胸部CT检查,必要时行正电子断层摄影(PET)检查
某男性患者,21岁,学生。近两周来因较劳累,出现寒战、发热、咯血一日而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T 39℃,左上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WBC 10.8×10
/L,NE 85%,胸片示左上肺大片状浓淡不均、密度增高的阴影。
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对疗效的考核首先要看
A:痰菌转阴 B:症状消失 C:X线空洞闭合,炎性阴影消失 D:血沉正常 E:血清结核抗体阴性
某女性患者,46岁,乏力、消瘦、咳嗽2个月,偶有血痰。近1周明显腰部疼痛。体温38℃,ESR27mm/h;X线平片示:左肺上叶团块状及片状密度增高影,腰
、腰
椎体后缘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椎旁梭形软组织影。
胸部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是
A:体层摄影 B:B超检查 C:CT检查 D:MRI检查 E:DSA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