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0岁,鼻塞,发热,头痛,周身酸痛,4天后好转。7天后先觉双下肢无力,次日双下肢完全瘫痪,尿便障碍。自T水平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腰穿,压颈通畅,脑脊液化验正常。

该病最常损害的节段是 ( )

A:颈膨大部 B:T~L节段 C:T节段 D:腰膨大部 E:圆锥部

 患者女,52岁,以发作性心前区疼痛6个月就诊。疼痛在活动时发生,持续5~10 min缓解,安静时无症状。静息心电图I1, I2,aVF,V5~V6导联 ST段水平型压低,T波双向。既往糖尿病史5年,高血压史6年,控制不满意。母亲死于脑卒中。

提示患者的胸痛可能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是

A:疼痛在活动时发生,安静时无症状 B:心前区疼痛呈发作性,持续5~10 min缓解 C:静息心电图I1, I2,aVF,V5~V6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T波双向 D:母亲死于卒中 E:女,52岁 F:高血压和糖尿病史

患者女,52岁,以发作性心前区疼痛6个月就诊。疼痛在活动时发生,持续5~10 min缓解,安静时无症状。静息心电图I1, I2,aVF,V5~V6导联 ST段水平型压低,T波双向。既往糖尿病史5年,高血压史6年,控制不满意。母亲死于脑卒中。

提示患者的胸痛可能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是

A:疼痛在活动时发生,安静时无症状 B:心前区疼痛呈发作性,持续5~10 min缓解 C:静息心电图I1, I2,aVF,V5~V6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T波双向 D:母亲死于卒中 E:女,52岁 F:高血压和糖尿病史

女性,39岁,发作性胸痛5个月,持续性闷痛,伴左乳刺痛,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加重,心电图有ST段改变,睡眠差。

如该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为阳性;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但是冠脉造影未发现明显血管病变。该患者应诊断为

A:心脏神经症 B:冠心病 C:心脏X综合征 D:没有疾病,不需治疗 E:更年期综合征男性,30岁,3天前腹泻,6小时前开始胸痛,深呼吸时加重。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粗糙音,深吸气时增强。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

患者男性,82岁。因胸痛5小时入院,心电图示:V~VST段弓背上抬,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周前行前列腺电切术。

采取的治疗药物或措施中正确的为(提示:若患者胸痛发作后12小时入院,抬高的ST段部分回落,生命体征平稳,血CK-MB升高,TnI升高。)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溶栓制剂 D:钙拮抗剂 E:抗生素类 F:能量合剂 G:他汀类制剂 H:ACEI类药物

患者,男,20岁,鼻塞,发热,头痛,周身酸痛,4天后好转。7天后先觉双下肢无力,次日双下肢完全瘫痪,尿便障碍。自T水平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腰穿,压颈通畅,脑脊液化验正常。

该病最常损害的节段是 ( )

A:颈膨大部 B:T12~L2节段 C:T3-5节段 D:腰膨大部 E:圆锥部

某男性患者,47岁。饮酒后剧烈胸痛伴大汗40分钟,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3mV,ST-T呈单向曲线,aVL、V、V导联ST段抬高0.1~0.2mV,相关导联未见坏死性Q波。

根据病史及心电图改变,应首先考虑为

A: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 B:急性下壁非Q波型心肌梗死 C:急性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 D:急性心包炎 E:急性下壁、侧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某男性患者,47岁。饮酒后剧烈胸痛伴大汗40分钟,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3mV,ST-T呈单向曲线,aVL、V、V导联ST段抬高0.1~0.2mV,相关导联未见坏死性Q波。

如果心电图仅显示Ⅱ、Ⅲ、aVF导联抬高,伴aVL导联ST段下移,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则梗死相关动脉最可能为

A:右冠状动脉 B:左主干 C:左前降支 D:左回旋支 E:左前降支的第一对角支

某男性患者,82岁,因胸痛5小时入院,心电图示:V~VST段弓背上抬,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周前行前列腺电切术。

采取的治疗药物或措施中正确的为 ( 提示:若患者胸痛发作后12小时入院,抬高的ST段部分回落,生命体征平稳,血CK-MB升高,TnI升高。)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溶栓制剂 D:钙拮抗剂 E:抗生素类 F:能量合剂 G:他汀类制剂 H:ACEI类药物

拟建连接甲、乙两市的高速公路,采用新建十改扩建方案,全长15 2km。新建段以甲市为起点,向南布线75km(KO—K75),在K75通过互通H与现有高速公路相接。改扩建段为自互通H向东至乙市的长为75km(K75~K152)现有高速公路路段。新建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 5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100km/h。改扩建路段由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由22. 5m改为33. 5m,单侧或双侧加宽,水泥路面改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由现状80km/h提升至100km/h。 工程施工期在K72附近设置1处沥青拌合站,站内设拌合楼、沥青储罐、料场、辅助生产建筑物等。采用间歇式热拌工艺,矿粉。烘干的碎石和砂与经柴油导热、油炉加热的沥青在拌合楼内搅拌后出料。 公路K6+000—9+400路段与西侧已建铁路平行布线,公路红线距铁轨外轨中o线60m.距居民点Ml临路建筑100m。 公路K3—K45路段经过山岭区,植被以天然林为主,郁闭度较高。其中,K32~K36东侧有一省级自然保护区,公路距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为300m,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保护动物大灵猫、林麝。K30—K45路段部分为桥梁、隧道,部分为路堤、路堑,I程可研提出拟在谊路段设置动物保护通道。 公路K59~K66路段经过平原区,分布有人工抹、水田、鱼塘、沟渠、小型河流,河流均7531西向东流向湖泊I。。K61~K62+600东侧有一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距公路最近距离为500m.主要保护对象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两栖保护动物虎纹蛙和鸟类繁殖地,公路跨越小河处设置桥粱,其他路段采用高路基(平均高度3. 5m)。 公路K145~K146路段向南单侧扩建。居民点M2位于该路段北侧,距离公路红线55m.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60dB(A)、夜问50dB( A》。原路堤边设有一声屏障,现状监测降噪效果4dB( A)。在不考虑插入授失的情况下,工、程运行中期M2的昼、夜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3dB( A)、57dB( A)。工程可研针对居民点M2声环境质量中期达标要求,拟保留现有声屏障,增设一道降噪效果相同的声屏障。 拟在居民点Ml临路建筑前Im(距地面l_2m)设噪声监测点,昼夜各监测1次(两天),每次20min。在回收的500份公众问卷中有5%的公众建议,K61—K62+600路段架桥代替高路基。 【问题】

5.K61~K62+600路段方案是否应采纳公众意见?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