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自诉疲乏,食欲减退,低热,盗汗,咳嗽,咳痰,每日有数量不等的咯血。查体:胸部压痛明显,肝,脾未及,体温37.5 ℃。实验室检查:X线见两肺自肺尖至肺底分布均匀,大小,形态相似,密度均匀的粟粒状致密阴影。WBC 5.6x10/L,Hb 105 g/L,PLT 105x10/L。

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基是

A:血培养基 B:巧克力培养基 C:沙氏培养基 D:罗氏培养基 E:半固体培养基

 患者男,45岁,自诉疲乏,食欲减退,低热,盗汗,咳嗽,咳痰,每日有数量不等的咯血。查体:胸部压痛明显,肝,脾未及,体温37.5 ℃。实验室检查:X线见两肺自肺尖至肺底分布均匀,大小,形态相似,密度均匀的粟粒状致密阴影。WBC 5.6x10/L,Hb 105 g/L,PLT 105x10/L。

有关结核分枝杆菌生化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发酵糖类 B:不产生过氧化氢酶 C:不合成烟酸 D:不还原硝酸盐 E:中性红试验阴性

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总之,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有利于对微腺瘤的诊断。

下面对垂体微腺瘤的CT放大动态扫描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B: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 C:在晚期阶段,微腺瘤皆为高密度病灶 D: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E: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

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总之,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有利于对微腺瘤的诊断。

以下对垂体微腺瘤的CT放大动态扫描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B: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 C:在晚期阶段,微腺瘤皆为高密度病灶 D: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E: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

如果构成图像的像素数量少、像素的尺寸大,可观察到的原始图像细节较少,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低;反之,像素数量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描述一幅图像需要的像素数量是由每个像素的大小和整个图像的尺寸决定的。在空间分辨率一定的条件下,图像大比图像小需要的像素多,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空间分辨率。若图像矩阵大小固定,视野增加时,图像空间分辨率降低。灰度级数影响着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率。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数字图像采用的是二进制数,ADC将连续变化的灰度值转化为一系列离散的整数灰度值,量化后的整数灰度值又称为灰度级(gray level)或灰阶(gray scale)。量化后灰度级的数量由2决定,N是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位(bit),用来表示每个像素的灰度精度。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像素数量少则像素尺寸小 B:像素越大细节越多 C:像素越小分辨力越高 D:像素越小图像越模糊 E:像素越大图像越清晰

某男性患者,43岁,因发热、右上腹疼痛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食欲缺乏,右上腹疼痛,查体:肝右叶体积增大,右上腹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13.8×10/L,N:78%;X线检查见右膈抬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上腹部CT平扫见肝右叶大小约5.2cm×4.5cm×3.7cm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为15~52HU,病灶中心可见低密度区。

CT平扫病灶出现低密度区最大可能性是因为

A:病灶中心液化坏死 B:病灶中心脂肪变性 C:病灶中心出血 D:病灶内部组织成分不同 E:病灶内部含有正常肝组织 F:以上都不是

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时,使用低倍镜观察的目的是()

A:进行血细胞大小的观察 B:观察血细胞分布及染色情况 C:计数异常细胞数量 D:观察血小板形态 E:单核细胞计数

关于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光镜下线粒体的形态可表现为线状和杆状 B:形态易受环境的影响,在低渗环境中呈囊状,在高渗溶液中呈线状 C:生命活动旺盛时多,疾病、营养不良代谢水平下降时少 D:细胞发育早期较小,成熟时较大 E:线粒体形态、大小和数量不受环境影响,不同细胞线粒体都相同

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时,使用低倍镜观察的目的是 ()

A:进行血细胞大小的观察 B:观察血细胞分布及染色情况 C:计数异常细胞数量 D:观察血小板形态 E:单核细胞计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