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8岁,常有发作性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增快,脉搏细弱。主诉心悸,心前区不舒,心跳突然增快,心率180~200次/分,持续数秒钟到数日后突然心率变慢,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度完全一致。
该患儿经上述物理方法治疗无效,且发作持续已达24小时以上,首选下列哪项
A:快速饱和法应用地高辛或毛花苷丙 B:静脉缓慢推注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每次0.05~0.15mg/kg C: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维拉帕米(异搏定),每次0.1mg/kg D: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肌内注射,每次0.1~0.25mg/kg E:口服奎尼丁每天30mg/kg,分4~5次,每2小时1次
X线强度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靶面倾斜角度有关 B:近阳极端X线强度弱 C:在照射野内分布是均匀的 D:X线管短轴方向两侧对称 E:靶面损坏时,强度不匀
阳极接受电子撞击产生X线,由阳极头、阳极帽、阳极柄构成。接受电子束撞击产生X线的部位称作靶面。电子束撞击靶面时绝大部分能量(99%)转变成热。阴极在X线管中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之适当聚焦。阴极由灯丝和集射罩组成。灯丝由钨丝制成,一般绕成螺管状,其宽度和长度决定了焦点的形状。管壳密封壳体,用以保持管内的高真空,并支持固定阴极、阳极于确定位置。
不是阳极靶面应具备的条件是
A:原子序数高 B:X线发生效率高 C:熔点高,金属蒸发率高 D:导电率高 E:热传导率高
用于医疗诊断方面的X射线管,其阳极靶较厚,称厚靶X射线管。当高能电子轰击靶面时,由于原子结构的“空虚性”,入射的高速电子不仅与靶面原子相互作用辐射X射线,而且还穿透到靶物质内部一定的深度,不断地与靶原子作用,直至将电子的能量耗尽为止。因此,除了靶表面辐射X射线外,在靶的深层,也能向外辐射X射线。这种愈靠近阳极,X射线强度下降愈多的现象,就是所谓的“足跟”效应,也称阳极效应。由于诊断X射线管靶倾角小,X射线能量不高,足跟效应非常显著。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在放射工作中,当成像的解剖结构在厚度或密度上差别比较大时,阳极效应就颇为重要了 B:由于诊断X射线管靶倾角小,X射线能量不高,足跟效应非常显著 C:应将厚度大、密度高的部位置于阴极侧 D:应将厚度大、密度高的部位置于阳极侧 E:应尽量使用中心线附近强度较均匀的X射线束摄影
关于X线强度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阳极靶面倾斜角度有关 B:X线阴阳极端X线强度分布不均 C:在照射野内分布是均匀的 D:X线管长轴两侧X线强度对称 E:靶面损坏,X线强度不匀
关于X线强度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阳极靶面倾斜角度有关 B:X线阴阳极端X线强度分布不均 C:在照射野内分布是均匀的 D:X线管长轴两侧X线强度对称 E:靶面损坏,X线强度不匀
X线强度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靶面倾斜角度有关 B:近阳极端X线强度弱 C:在照射野内分布是均匀的 D:X线管短轴方向两侧对称 E:靶面损坏时,强度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