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腔内容物中脑组织占80%~90%,脑脊液约占10%,血液占2%~11%,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尚处于代偿期。

失代偿时最有效的缓解颅内压的手段是

A: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度过度通气 B:甘露醇,呋塞米交替降颅压 C:降低血压 D:脑室穿刺放液 E:应用激素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左侧耳鸣6个月,双侧颈部上段肿物2个月”来诊。查体:鼻咽左侧壁肿物,左颈Ⅱ区触及1枚淋巴结,3.5 cm×3.5 cm,右颈Ⅱ区触及1枚淋巴结,2 cm×3 cm,质中,活动,无压痛;脑神经无麻痹。影像学检查:鼻咽部肿物侵犯顶后壁、左侧头长肌、左侧咽旁间隙、左侧翼内肌及翼外肌,颅底骨质无破坏,双颈Ⅱ区淋巴结肿大,最大3 cm×3 cm;未发现远处转移。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经根治性放射治疗,颈部肿物消失。2年后右颈上段再现肿物。查体鼻咽部未见肿物,右颈上段触及1枚淋巴结,3 cm×4 cm,质硬,活动,无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鼻咽未见明显复发,右颈Ⅱ区1枚淋巴结,2.5 cm×3.5 cm,中央坏死,未侵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未发现远处转移。首选治疗方案是

A:诱导化学治疗+颈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B:颈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C:颈淋巴结清扫术 D:顺铂+5-FU+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 E:颈淋巴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灵活选用窗宽、窗位。颅脑CT图像常用脑窗摄影。窗宽80~100HU,窗位35HU左右。颅底、内听道病变;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颅内病变侵犯颅骨,必须加摄骨窗。骨窗的窗宽1000~1400HU,窗位300~500HU。耳鸣及疑桥小脑角区病变者,应利用调节窗口技术,以观察内听道有无扩大,并根据需要对局部进行放大。头皮下软组织病变,用软组织窗摄影:窗宽300~400HU,窗位35~45HU。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灵活选用窗宽和窗位。若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可适当调窄窗宽;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并适当调宽窗宽。鞍区CT图像常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软组织窗窗宽350~400HU,窗位35~40HU。

鞍区CT扫描后处理技术不包括

A: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灵活选用窗宽和窗位 B:若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可适当调窄窗宽 C: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并适当调宽窗宽 D: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高窗位,并适当缩小窗宽 E:鞍区CT图像常用软组织窗和骨窗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对颅后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是颅脑MRI适应证的是

A:颅脑肿瘤 B:脑血管病 C:颅骨骨折 D:颅内感染与炎症 E:脑部退行性病变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对颅后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关于颅脑扫描要点叙述错误的是

A:颅脑MRI需要行平扫或平扫加增强扫描 B:血管性病变常做平扫加血管成像 C:脑梗死、颅内出血、脑的先天畸形等一般只需做平扫 D:参数要点:层厚4~8mm,层间距取层厚的50%~70%(同方位的TWI、TWI要保持一致);相位编码方向:横断位取左右向,矢状位取前后向,冠状位取左右向 E:颅内肿瘤、临床疑转移瘤需做平扫加增强扫描;脑炎平扫阴性者,需加做增强扫描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对颅后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关于颅脑扫描要点叙述错误的是

A:颅脑MRI视需要行平扫或平扫加增强扫描 B:血管性病变常做平扫加血管成像 C:脑梗死、颅内出血、脑的先天畸形等一般只需做平扫 D:参数要点:层厚4~8mm,层间距取层厚的50%~70%(同方位的TWI、TWI要保持一致);相位编码方向:横断位取左右向,矢状位取前后向,冠状位取左右向 E:颅内肿瘤、临床疑转移瘤需做平扫加增强扫描;脑炎平扫阴性者,需加做增强扫描

颅颈区畸形包括

A:寰椎枕化和寰椎脱位 B:颈椎分节不全 C: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D:颅底凹陷症 E:扁平颅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