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2岁,因“尿急,排尿延迟,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2年,排尿困难加重伴尿痛,血尿2 d”来诊。平时夜尿2次。2 d来排尿困难加重,尿滴沥,并伴会阴部剧烈疼痛和终末肉眼血尿。泌尿系统B型超声: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膀胱内可见2个强回声,直径分别为1.5 cm和1.2 cm,后伴声影,可随体位活动,膀胱黏膜未见异常;前列腺5.3 cmx4.3 cmx3.7 cm;前列腺尿道可见一个直径0.8 cm强回声,后伴声影;残余尿20 ml。
致密影的可能成分有(提示 肾,输尿管和膀胱(KUB)X线片+IVU:双肾,输尿管走行区未见异常,耻骨上区可见2个致密影,直径分别为1.5 cm和1.2 cm,耻骨中部可见1个与耻骨重叠的直径0.8 cm致密影,致密影未见同心圆结构;双肾,输尿管显影正常。)
A:尿路上皮肿瘤 B:前列腺腺癌 C:草酸钙 D:磷酸钙 E:胱氨酸 F:尿酸 G:磷酸镁铵
某男性患者,64岁,因“右乳肿块20 d”来诊。查体:右乳触及2.0 cm×1.5 cm肿物,质硬,活动,表面光滑,形态欠规则;生殖系统无异常。
下一步可进行的检查是(提示:乳腺B超:右乳可见一1.7 cm×1.2 cm实性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均质,肿物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提示右乳实性肿物,乳腺癌可能性大。)
A:肿物穿刺病理检测 B:胸部X线片 C:腹部B超 D:乳腺钼靶X线 E:心电图 F:骨扫描
在相同管电压及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在20cm×20cm照射野,体模15cm厚度的散射线比体模5cm厚度时增加了一倍。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但在(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当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关于散射线,叙述错误的是
A:随管电压增大而加大 B:与被照体厚度有关 C:照射野大,散射线多 D:主要来源于康普顿效应 E:对照片密度对比度无影响
在相同管电压及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在20cm×20cm照射野,体模15cm厚度的散射线比体模5cm厚度时增加了一倍。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但在(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当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关于照射野,叙述错误的是
A:照射野大小对照片密度无影响 B:可用遮线器控制 C:照射野大可增加照片灰雾 D:照射野应略大于或等于被检部位 E:照射野边缘应限制在所用胶片大小范围内
在相同管电压及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在20cm×20cm照射野,体模15cm厚度的散射线比体模5cm厚度时增加了一倍。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但在(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当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有关控制散射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小照射野 B:利用空气隙 C: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大 D:管电压不要太高 E:使用滤线栅
密纹滤线栅的界定值是
A:20线/cm B:28线/cm C:30线/cm D:36线/cm E:50线/cm
滤线栅是由许多薄的铅条和易透过X线的低密度物质作为充填物,交替排列组成的。在X线摄影中使X线的中心线对准滤线栅板中心,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间隙在同一方向上,能通过铅条间隙而到达胶片产生影像。由于被照体产生的散射线是多中心、多方向的,其中大部分散射线被铅条所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通过。 滤线栅的指标: (1)栅比(R):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填充物幅度的比值为栅比。 (2)栅密度(n):n表示在滤线栅表面上单位距离(1cm)内,铅条与其间距形成的线对数,常用线/cm表示。
关于滤线栅栅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栅比越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 B: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 C: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 D: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 E: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
滤线栅是由许多薄的铅条和易透过X线的低密度物质作为充填物,交替排列组成的。在X线摄影中使X线的中心线对准滤线栅板中心,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间隙在同一方向上,能通过铅条间隙而到达胶片产生影像。由于被照体产生的散射线是多中心、多方向的,其中大部分散射线被铅条所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通过。 滤线栅的指标: (1)栅比(R):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填充物幅度的比值为栅比。 (2)栅密度(n):n表示在滤线栅表面上单位距离(1cm)内,铅条与其间距形成的线对数,常用线/cm表示。
关于滤线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的能力越差 B: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的能力越差 C: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 D: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 E:使摄影条件减小
滤线栅是由许多薄的铅条和易透过X线的低密度物质作为充填物,交替排列组成的。在X线摄影中使X线的中心线对准滤线栅板中心,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间隙在同一方向上,能通过铅条间隙而到达胶片产生影像。由于被照体产生的散射线是多中心、多方向的,其中大部分散射线被铅条所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通过。 滤线栅的指标: (1)栅比(R):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填充物幅度的比值为栅比。 (2)栅密度(n):n表示在滤线栅表面上单位距离(1cm)内,铅条与其间距形成的线对数,常用线/cm表示。
关于滤线栅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滤线栅置于焦点和被照体之间 B: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栅焦距相等 C: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的中心 D: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棚铅条排列间隙平行 E:原发X线与滤线栅铅条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