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性患者,67岁,双侧
游离缺失,
基牙,探(-),叩(-),余无异常。医生为其设计
近中隙卡,
RPI卡环,舌杆连接
设计加强带的宽度不正确的是
A:宽度在1.5~2mm B:厚度在0.7~1mm C:足够的强度,防止支架折断 D:宽度在0.5~0.8mm E:足以克服应力作用不变形
某女性患者,67岁,双侧
游离缺失,
基牙,探(-),叩(-),余无异常。医生为其设计
近中隙卡,
RPI卡环,舌杆连接
关于加强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与网状连接体相连接的,并被包绕在塑料内的条状金属部分 B:指外阶台 C:表面应是高度抛光的磨光面 D:宽度越宽越好 E:宽度越窄越好
某女性患者,67岁,双侧
游离缺失,
基牙,探(-),叩(-),余无异常。医生为其设计
近中隙卡,
RPI卡环,舌杆连接
加强带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义齿下沉 B:防止支架折断 C:防止义齿翘动 D:增加义齿固位 E:减少义齿受力时对基牙的损害
某女性患者,67岁,双侧
游离缺失,
基牙,探(-),叩(-),余无异常。医生为其设计
近中隙卡,
RPI卡环,舌杆连接
铸造支架的后腭杆最厚部位在
A:杆的中间 B:杆的两端 C:杆的一端 D:杆后缘 E:杆的前缘
某女性患者,26岁,产后2d,头痛。产前妊高征,血压达200/130mmHg。MRI显示如下图。

此患者的诊断为
A:静脉窦闭塞 B:高灌注脑病 C:脑梗死 D:脑炎 E:脑水肿
某女性患者,26岁,产后2d,头痛。产前妊高征,血压达200/130mmHg。MRI显示如下图。

有关高灌注脑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也称为高血压性脑病,或后部可逆性脑白质病 B:病变恢复较慢 C:后部循环常见 D:也可累及基底节和脑干,少数患者也可见出血 E:对症治疗,如降血压、降颅压等。
某男性患者,61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隆起处可触及乒乓球样肿块,CT显示如下图。

临床拟诊为
A:额窦黏液囊肿 B:额窦黏膜下囊肿(潴留囊肿) C:额窦急性炎症 D:额窦脓肿 E:脑膜脑膨出 F:额窦骨瘤 G:额窦骨化性纤维瘤
某男性患者,61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隆起处可触及乒乓球样肿块,CT显示如下图。

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病机制为
A:窦壁黏膜下腺体轻度炎症或变态反应 B:乳牙根管感染 C:龋齿使牙髓慢性感染坏死 D:鼻窦的自然开口长期阻塞 E:发病机制不清楚 F:窦腔开口变异
某男性患者,61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隆起处可触及乒乓球样肿块,CT显示如下图。

关于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生几率,正确的是
A: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B: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 C: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D:额窦>蝶窦>上颌窦>筛窦 E:筛窦>额窦>上颌窦>蝶窦 F:上颌窦>额窦>蝶窦>筛窦
某男性患者,61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隆起处可触及乒乓球样肿块,CT显示如下图。

黏液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表述有
A:CT表现为鼻窦腔内均匀的浑浊密度影 B:病变边界清楚,窦壁骨质受压变薄,并可见骨质侵蚀 C:MR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影 D:MR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 E:病变可累及邻近的眼眶 F:邻近视神经可受压移位 G:MR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