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0.6m,地下1层,地上14层,首层为转换层,纵横向均有不落地剪力墙。地下室顶板(位于+_0.000m处)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首层层高为4.2m,混凝土C40(弹性模量E
=3.25x10
N/mm
),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混凝土C30(弹性模量E
=3.0x10
N/mm
)。
该结构首层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HRB300级钢筋)取何值时,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要求?
A: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0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
10@200 B: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0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
12@200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9.8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
10@200 D: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9.8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φ12@200
按照玻尔理论,核外电子因离核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壳层,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
=2n
,半径最小的壳层叫K层(n=1),第二层叫L层(n=2),第三层叫M层。原子能级每个可能轨道上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动能和势能的代数和),且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表征原子的能量状态,称为原子能级。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L层能容纳6个电子 B:K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 C:M层最多能容纳32个电子 D:愈外面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愈少 E: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等于8
按照玻尔理论,核外电子因离核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壳层,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
=2n
,半径最小的壳层叫K层(n=1),第二层叫L层(n=2),第三层叫M层。原子能级每个可能轨道上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动能和势能的代数和),且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表征原子的能量状态,称为原子能级。
若某元素核外共有3层电子轨道,则其核外电子数最大可能是
A:8 B:10 C:17 D:18 E:32
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
A:N层为N+1层提供服务 B:N+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C:N层利用N+1层提供服务 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N层为N+1层提供服务()
A:N层为N+1层提供服务 B:N+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C:N层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 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
A:第N+1层将为从第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一个信头 B:第N层利用第N+1层的服务 C:第N层对第N+1层没有任何作用 D: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______。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C:第N层利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第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在OSI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层(第N+I层)的关系是( )。
A:第N层为第N+I层提供服务 B:第N+I层把从第N层接收的信息添一个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I层提供的服务 D:第N层与第N+I层相互没有影响
在OSI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层(第N+I层)的关系是( )。
A:第N层为第N+I层提供服务 B:第N+I层把从第N层接收的信息添一个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I层提供的服务 D:第N层与第N+I层相互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