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5岁,因“阴道排液增多2个月”来诊。术中及大体所见:左输卵管伞端见一直径约3.5 cm肿物,部分与卵巢粘连。肿物切面灰白,质偏嫩,局部见坏死,余输卵管黏膜面略粗糙,管壁略增厚。同侧卵巢与输卵管粘连处切面见一长径3 cm肿块;小肠肌层及浆膜面见3个肿块,长径1~3 cm,黏膜面无特殊;大网膜见多个结节,最大径1 cm。输卵管外各肿物切面性状均同输卵管。
最可能的组织学来源是
A:间皮 B:Wolffian管残件 C:输卵管伞端上皮 D:胃肠道间质细胞 E:卵巢表面上皮 F:卵巢性索间质 G:卵巢或输卵管非特异性间质
患者女,65岁,因“阴道排液增多2个月”来诊。术中及大体所见:左输卵管伞端见一直径约3.5 cm肿物,部分与卵巢粘连。肿物切面灰白,质偏嫩,局部见坏死,余输卵管黏膜面略粗糙,管壁略增厚。同侧卵巢与输卵管粘连处切面见一长径3 cm肿块;小肠肌层及浆膜面见3个肿块,长径1~3 cm,黏膜面无特殊;大网膜见多个结节,最大径1 cm。输卵管外各肿物切面性状均同输卵管。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提示 光镜下组织形态如图所示。) 
A:恶性间皮瘤或肉瘤样癌 B:恶性间皮瘤或滑膜肉瘤 C:恶性间皮瘤或恶性胃肠间质瘤 D:恶性间皮瘤或中低分化支持-间质细胞瘤 E:恶性间皮瘤或可能来源于Wolffian管的附件肿瘤 F:恶性间皮瘤或腺肉瘤 G:恶性间皮瘤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腺样分化
某女性患者,33岁,已育二胎,最小3岁,带环妊娠,取环+人工流产术后,要求输卵管结扎。
关于输卵管,下列哪些项是正确的
A:输卵管由中肾管上段与中段化而成 B:间质部是输卵管管腔最小部分,长约1cm C:输卵管全长8~14cm D:输卵管动脉来自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的分支 E:输卵管内层为粘膜层,由复层柱状纤毛细胞组成 F:输卵管系膜内含输卵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某女性患者,33岁,已育二胎,最小3岁,带环妊娠,取环+人工流产术后,要求输卵管结扎。
有关输卵管与妊娠下列哪些项是正确的
A:卵子经伞部进入输卵管,在峡部受精 B:已获能的精子在输卵管内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为受精过程开始 C:受精卵需借助输卵管蠕动和纤毛推动移向宫腔 D:受精后一周早期囊胚离开输卵管到达宫腔 E:受精发生在排卵后7小时内 F:淋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输卵管炎主要是输卵管周围炎
路径分析,其核心是最佳路径和最短路径的求解。比较这两者,可见()
A:最短路径不考虑网线和转角的阻碍强度,以求得两结点的最近路径 B:当网线的阻碍强度为路线的长度,转角的阻碍强度为零,最佳路径就成为最短路径 C:最佳路径为转角的阻碍强度为最小的路径 D:最佳路径为网线上的阻碍强度为最小的路径
网络模型中使用的最短路径算法用来:()
A:识别一个网络中的瓶颈,由此指出最长路径 B:最小化运输系统中从一个地点到其他每个地点的总时间 C:最大化具有确定输入(源结点)和输出(沉没结点)的网络中的产出 D:指出长度之和最短的一组相互连接的分支。
网络模型中使用的最短路径算法可用来:
A:识别一个网络中的瓶颈,由此指出最长路径。 B:最小化运输系统中从一个地点到其他每个地点的总时间。 C:最大化具有确定输入(源结点)和输出(沉没结点)的网络中的产出。 D:指出长度之和最短的一组相互连接的分支。
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设计坡度的具体规定为______。
A: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 B: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C: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D: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
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设计坡度的具体规定为( )。
A: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 B: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C: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D: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