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应包括3个部分:询问详细的病史,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寻找并确认变应原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皮内试验是最常用的体内试验,关于“皮内试验”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变应原15~20 min后观察 B:风团的平均直径是分级的主要依据 C:风团直径<5 mm为阴性结果 D:上臂外侧为常用试验部位 E:若出现红晕,结果判定可向上调一级
患者,男性,20岁。急性支气管炎,拟给予青霉素治疗。用药前需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皮肤过敏试验进行5分钟,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胸闷,注射局部皮肤发红。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晕针 B:血清病型反应 C:呼吸道过敏 D:过敏性休克 E:皮肤过敏
患者,女性,35岁,体温38.6℃,脉搏116次/分,咽喉疼痛,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护士配制好青霉素皮试液后给患者注射。
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应为
A:1500U B:300U C:100U D:10U E:20U
患者,女,肺炎,体温39.5。C,脉搏120次/min,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
护士应配制青霉素皮内试验液的剂量为每毫升含青霉素
A:1000U B:150U C:50U D:500U E:100U
患者,女,肺炎,体温39.5。C,脉搏120次/min,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
下列护士在进行青霉素皮内试验的步骤中,错误的是
A:皮肤试验液配制好后,应放于冰箱冷藏保存,供随时取用 B: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C:于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I 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 D:结果如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以作对照 E: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
关于皮内试验不正确的是
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针头分别注入皮下 B: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 C: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4cm D:抗原应适当稀释 E: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
皮肤刺激试验是指皮肤接触化学毒物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可以表现为充血、红斑、水肿、丘疹和溃疡等。该试验已列入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的内容之一。
并非所有化学毒物均适于做皮肤刺激试验。下述哪种情况可不做试验
A:根据结构活性关系及理化性质推测可能有腐蚀性的物质 B:经皮途径染毒显示有很强的系统毒性的物质 C:在急性经皮试验中染毒剂量达2000mg/kg仍未产生皮肤刺激症状 D:A、B均是 E:A、B、C均是
关于药物皮内试验,正确的是()。
A:可预测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 B:青霉素、血清制品、普鲁卡因等药物作皮内试验 C:阴性可排除速发型变态反应的可能 D:有高度过敏史者禁用 E:皮试前应有急救措施
关于皮内试验不正确的是()
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针头分别注入皮下 B: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 C: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4cm D:抗原应适当稀释 E: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