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6岁,患胆囊结石5年。饱餐后持续上腹疼痛16小时,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查体:上腹明显压痛,墨菲征阴性,肋脊角无压痛,叩痛。
诊断首先考虑为
A:急性胃炎 B:泌尿系结石 C:消化性溃疡 D:肠梗阻 E:急性胰腺炎
患者女,50岁,因“上腹部闷胀感”来诊。B型超声:胆囊结石,胆囊壁轻度增厚。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送检标本胆囊9 cmx4 cmx4 cm,内见1个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壁厚0.4 cm,灰白,半透明,质韧,局灶增厚达0.8 cm,质稍硬。黏膜粗糙,上皮基本脱落。
鉴别诊断应考虑(提示 光镜下胆囊壁形态如图所示。)

A:瓷化胆囊伴反应性上皮增生 B:瓷化胆囊伴上皮异型增生(BilIN) C:瓷化胆囊伴胆囊腺癌 D:胆囊腺肌瘤伴反应性上皮增生 E:胆囊腺肌瘤伴上皮异型增生(BilIN) F:低级别囊内乳头状肿瘤
患者女,65岁,上腹不适1个月余,伴乏力,消瘦,患胆囊结石多年。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9-9 375 U/ml;B超示:胆囊颈部局限性增厚,范围约3 cm,内有血流信号;胆囊单发结石,直径3 cm;超声内镜示:胆囊颈部占位,未侵出胆囊肌层;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胆囊占位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固醇性息肉 B:胆囊炎性息肉 C: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D:胆囊腺肌增生症 E:胆囊癌
患者女,65岁,上腹不适1个月余,伴乏力,消瘦,患胆囊结石多年。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9-9 375 U/ml;B超示:胆囊颈部局限性增厚,范围约3 cm,内有血流信号;胆囊单发结石,直径3 cm;超声内镜示:胆囊颈部占位,未侵出胆囊肌层;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对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是(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A:严密观察,病变明显增大时手术治疗 B:开腹胆囊切除术 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D:胆囊癌根治术 E:5-FU为基础的化疗
女性,40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2年。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Murphy征阴性。B超检查:胆囊壁无增厚,大小正常,胆囊内可见多个小结石,胆总管直径1.0cm,下端显示不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
根据患者情况,胆囊结石诊断明确,但仍需除外的其他疾病为
A:胆管下段癌 B:胰头癌 C:缩窄性Vater乳头炎 D:胆总管结石 E:胆道蛔虫症
女性,40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2年。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Murphy征阴性。B超检查:胆囊壁无增厚,大小正常,胆囊内可见多个小结石,胆总管直径1.0cm,下端显示不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
经检查胆总管未发现异常。此时,治疗宜采取
A:中药排石 B:胆囊切开取石术 C:开腹胆囊切除术 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E: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
女性,41岁。既往有过胰腺炎病史。反复发作右上腹痛2年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Murphy征阴性。B超:胆囊壁无增厚,大小正常,胆囊内可见多个小结石,胆总管直径1.0cm,下端显示不清。
如检查胆总管未发现异常,下一步最合理的处理原则是
A:服用排石药物 B: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 C:开腹胆囊切除术 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E: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患者女,40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2年。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Murphy征阴性。B超检查:胆囊壁无增厚,大小正常,胆囊内可见多个小结石,胆总管直径1.0cm,下端显示不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
根据患者情况,胆囊结石诊断明确,但仍需除外的其他疾病为
A:胆管下段癌 B:胰头癌 C:缩窄性Vater乳头炎 D:胆总管结石 E:胆道蛔虫症
患者女,40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2年。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Murphy征阴性。B超检查:胆囊壁无增厚,大小正常,胆囊内可见多个小结石,胆总管直径1.0cm,下端显示不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
经检查胆总管未发现异常,此时治疗宜采取
A:中药排石 B:胆囊切开取石术 C:开腹胆囊切除术 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E: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
某男性患者,65岁,患胆囊结石25年,3天前突然再次发作。45岁曾因胃溃疡做胃大部分切除术。
患者急症行胆囊切除术,以下哪项为胆总管探察指征
A:胆囊多发性小结石 B:胆总管直径2.0cm C:胆囊与周围关系不清 D:肝脏肿大 E:术前B超示胆囊结石,术中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