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化工企业,位于某县某镇,公司占地面积3万㎡,建筑面积1万㎡,从业人员320人。某年8月31日,该公司的一个分厂,在一号反应釜合成间硝基苯甲醚时,反应釜发生爆炸,反应釜上部的搅拌电机及一些附属设施飞离反应釜,釜内的化学物质喷出引起爆燃,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9.4万元。经查明,该事故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8月31日当天的中试过程中,在反应釜内压力接近工艺规定控制值的情况下,当班工人继续加大投料量,但没有向釜内盘管通冷却水和及时加入足够的氧气量控制釜内物质反应速度和温度,导致釜内压力急剧升高发生爆炸。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该公司间硝基苯甲醚中试方案技术措施不周全,未及时从工艺,设备和操作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二是公司有关人员未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不能满足岗位要求;三是该公司未按规定认真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未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在安全评价过程中采用道化法计算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安全措施分为( )。

A:设备控制 B:工艺控制 C:安全管理 D:物质隔离 E:防火措施

激光的发射过程不同于普通光的发光过程,因此具有与普通光不同的特性。

关于激光的危害及安全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B:超过安全阈值的激光辐射造成直接危害 C:__电因素造成间接危害 D:一般不用采取安全措施 E:噪音、低温制冷剂以及电源等造成间接危害

激光的发射过程不同于普通光的发光过程,因此具有与普通光不同的特性。

关于激光的危害及安全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B:超过安全阈值的激光辐射造成直接危害 C:__电因素造成间接危害 D:一般不用采取安全措施 E:噪声、低温制冷剂以及电源等造成间接危害

某新建站房工程,建筑面积56500m2,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框架结构,建筑总高24米。总承包单位搭设了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度25面米),在施工过程中有大量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面,结果发生了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事故调查中发现下列事件:   事件一:经检查,本工程项目经理持有一级注册建造师证书和安全考核资格证书(B),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文件中,进包含有重大危机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等内容,调查组要求补充完善。   事件三:双排脚手架连墙件被施工人员拆除了两处;双排脚手架同一区段,上下两层的脚手板堆放的材料重量均超过3kN/m2。项目部对双排脚手架在基础完成后、架体搭设前,搭设到设计高度后,每次大风、大雨后等情况下均进行了阶段检查和验收,并形成书面检查记录。   问题:

4. 生产安全事故有哪几个等级?本事故属于哪个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本事故1人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属于一般事故。

激光的发射过程不同于普通光的发光过程,因此具有与普通光不同的特性。
关于激光的危害及安全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B:超过安全阈值的激光辐射造成直接危害 C:__电因素造成间接危害 D:一般不用采取安全措施 E:噪音、低温制冷剂以及电源等造成间接危害

背景资料 某水库枢纽工程有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灌溉引水隧洞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5.84x108m3,电站装机容量6.0MW,主坝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90.3米,灌溉引水洞引水流量45m3/s,溢洪道控制段共5孔,每孔净宽15米,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等有关规定,项目法人组织制定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等多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核查。 事件二: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12),对各单位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分别进行了辨识和评价,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部分单位工程危险性大小值及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情况如下: 主坝:危险性大小值D为240,可能造成10-2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0-3000万元; 副坝:危险性大小值D为120,可能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万元; 溢洪道:危险性大小值D为270,可能造成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400万; 引水洞:危险性大小值D为540,可能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1500万元; 事件三:电站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措施计划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有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基坑采用明挖施工,开挖深度9.5米,下部岩石采用爆破作业,规定每次装药量不得大于50kg,雷雨天气禁止爆破作业; (3)电站厂房墩墙采用落地式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墩墙最大高度26m;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每次混凝土运输量不超过6m3,并要求风力超过7级暂停施工。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6号)和《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说明事件一中“三类人员”和“三同时”所代表的具体内容

背景资料 某水库枢纽工程有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灌溉引水隧洞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5.84x108m3,电站装机容量6.0MW,主坝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90.3米,灌溉引水洞引水流量45m3/s,溢洪道控制段共5孔,每孔净宽15米,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等有关规定,项目法人组织制定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等多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核查。 事件二: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12),对各单位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分别进行了辨识和评价,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部分单位工程危险性大小值及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情况如下: 主坝:危险性大小值D为240,可能造成10-2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0-3000万元; 副坝:危险性大小值D为120,可能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万元; 溢洪道:危险性大小值D为270,可能造成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400万; 引水洞:危险性大小值D为540,可能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1500万元; 事件三:电站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措施计划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有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基坑采用明挖施工,开挖深度9.5米,下部岩石采用爆破作业,规定每次装药量不得大于50kg,雷雨天气禁止爆破作业; (3)电站厂房墩墙采用落地式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墩墙最大高度26m;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每次混凝土运输量不超过6m3,并要求风力超过7级暂停施工。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12),依据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数量及财产损失情况,重大危险源共划分为几级。根据事件二的评价结果分别说明主坝、副坝、溢洪道、引水洞单位工程的重大危险源级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