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8岁,胸,腹部汽车碾压伤,伤后感腹痛,恶心,呕吐,血压70/50mmHg,胸10节段以下完全性瘫痪,右上臂肿胀畸形。
为明确诊断完全性瘫痪的原因及病理机制,以下检查最直接的是(提示 此患者腹部超声显示肝,脾破裂,并经肝胆外科手术处理,胸,腰椎及下胸椎未见骨折脱位。)
A:胸椎MRI B:胸椎CT C:腰椎穿刺 D:诱发电位检查 E:胸腰段前屈后伸位检查
患者男性,82岁。因胸痛5小时入院,心电图示:V
~V
ST段弓背上抬,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周前行前列腺电切术。
为明确原因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此时建议患者进行的检查有(提示:患者用药物保守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胸闷气促,查体:心率92/min,房颤心律,双肺细湿啰音。)
A:胸片 B:超声心动图 C:冠状动脉造影 D:运动心电图 E:心脏MRI F:右心导管检查
男性,56岁。发作性胸骨后疼痛2年,2小时前出现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伴大汗来诊。体格检查:血压90/60mmHg,脉搏106次/分,心音低,律齐。尿比重1.024,中央静脉压3cmH
0,心电图I2,I3,aVF导联ST段抬高0.1~0.4mV。
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1个月后再次胸痛,随深呼吸加剧,查体:体温37.8℃,有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胸前导联Q波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胸片示心影增大,右胸腔少量积液,肺纹理增强。血沉增快,CPK正常,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再发心梗 B:肺梗死 C:心梗后综合征 D:结核性心包炎,胸膜炎 E:大叶性肺炎合并胸膜炎
某男性患者,41岁,近来反复发作胸骨后疼痛,其发作与劳累无关,含硝酸甘油胸痛可缓解。胸痛发作时可见V
~V
导联ST段抬高,数分钟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段85%狭窄,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最可能的表现为
A:前壁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B:后壁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C:下壁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D:后侧壁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E:无明显变化
某男性患者,54岁,有糖尿病史,发热、胸痛3天,咳少量脓痰偶带血丝。查体:体温39.5℃,呼吸24次/分,肺部无啰音;胸片示:右下叶背段有密度淡浸润阴影,似有透光区,血白细胞17×10
/L,中性0.90。
患者次日突感右胸痛,气急加剧,查体:右肺呼吸音降低,叩诊过清音,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A:肺不张 B:肺栓塞 C:脓气胸 D:心包炎 E:感染性休克
某男性患者,40岁,近来反复发作胸骨后疼痛,其发作与劳累无关,含硝酸甘油胸痛可缓解。胸痛发作时可见V
~V
导联ST段抬高,数分钟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段85%狭窄,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最可能的表现为
A:前壁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B:后壁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C:下壁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D:后侧壁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E:无明显变化
某男性患者,57岁,发作性胸骨后疼痛2年,2小时前出现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伴大汗来诊。体格检查:血压90/60mmHg,脉搏106次/分,心音低,律齐。尿比重1.024,中央静脉压3cmH
0,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0.4mV。
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1个月后再次胸痛,随深呼吸加剧,查体:体温37.8℃,有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胸前导联Q波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胸片示心影增大,右胸腔少量积液,肺纹理增强。血沉增快,CPK正常,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再发心梗 B:肺梗死 C:心梗后综合征 D:结核性心包炎,胸膜炎 E:大叶性肺炎合并胸膜炎
某男性患者,82岁,因胸痛5小时入院,心电图示:V
~V
ST段弓背上抬,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周前行前列腺电切术。
为明确原因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此时建议患者进行的检查有 ( 提示:患者用药物保守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胸闷气促,查体:心率92/min,房颤心律,双肺细湿啰音。)
A:胸片 B:超声心动图 C:冠状动脉造影 D:运动心电图 E:心脏MRI F:右心导管检查
气管胸段()。
A:是喉至气管杈之间的一段气管 B:前方邻食管和胸主动脉 C:后方有心深丛 D:下端平胸骨角高度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E:在气管胸部起始处的侧壁上有半月形气管隆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