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患者,女,19岁。医生的诊断记录是:安氏I2类2分类;毛氏Ⅳ类1分类加I1类1分类。
毛氏Ⅳ类1分类的表现是
A:第一磨牙远中关系,前牙覆
B:第一磨牙近中关系,前牙深覆
C: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 D:前牙深覆
,面下1/3过低 E: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患者女,36岁,妊娠39周,G3P1。出现宫缩1d,持续约30s,每隔10min左右1次。产妇认为已临产,于是来院就诊。
该产妇的孕产史记录中的G3P1是指她原来有过
A:3次妊娠史 B:2次妊娠史 C:1次妊娠史 D:3次分娩史 E:2次分娩史 F:1次分娩史
女,33岁,孕33周,双下肢水肿1月余,头痛,头晕伴视物不清3天,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就诊。
提示:入院后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查体:R 20次/分,P 90次/分,BP 154/110mmHg,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好,眼底检查:A:V为1:2,无出血及渗出。首选何种药物用于解痉
A:654-2 B:硫酸镁 C:东莨菪碱 D:安密妥钠 E:冬眠I1号 F:地塞米松
对下列患儿第1天最佳输液治疗方案是
8个月男婴,因腹泻5天,伴呕吐3天,口渴无尿1天入院。体检:精神萎靡,皮肤,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四肢冷,血清钠160mmol/L
A:60~90ml/kg,1/2张含钠液 B:90~120ml/kg,1/1张含钠液 C:120~150ml/kg,2/3张含钠液 D:120~150ml/kg,1/2张含钠液 E:150~180ml/kg,1/3张含钠液
某女性患者,19岁,医生的诊断记录是:安氏Ⅱ类2分类;毛氏Ⅳ类1分类加Ⅰ类1分类。
毛氏Ⅳ类1分类的表现是
A:第一磨牙远中关系,前牙覆
B:第一磨牙近中关系,前牙深覆
C: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 D:前牙深覆
,面下1/3过低 E:颌或双牙弓前突
某患者,女,19岁。医生的诊断记录是:安氏Ⅱ类2分类;毛氏Ⅳ类1分类加Ⅰ类1分类。
毛氏Ⅳ类1分类的表现是
A:第一磨牙远中关系,前牙覆
B:第一磨牙近中关系,前牙深覆
C: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 D:前牙深覆
,面下1/3过低 E: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某药物按一级反应分解,反应速度常数K=0.0095(天-1),则该药物的tsub>1/2约为( )
A:73天 B:37天 C:40天 D:55天 E:80天
目前对适合制备缓控释口服制剂的药物没有明确的限定,应视临床治疗需要而定。一些原先认为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也已经被制成缓、控释制剂使用,如:①生物半衰期很短(t1/2<1小时,如硝酸甘油)或很长(tsub>1/2>12小时,如地西泮)的药物;②抗生素:过去认为抗生素制成缓、控释制剂后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而目前已有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和克拉霉素缓释片等上市;③首关作用强的药物,如美托洛尔和普罗帕酮等;④一些成瘾性强的药物也可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的需要。
关于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少给药次数 B:避免峰谷现象 C: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D:适用于半衰期很长的药物(tsub>1/2<24小时) E:减少用药总剂量 F:提高患者的顺从性
目前对适合制备缓控释口服制剂的药物没有明确的限定,应视临床治疗需要而定。一些原先认为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也已经被制成缓、控释制剂使用,如:①生物半衰期很短(t1/2<1小时,如硝酸甘油)或很长(tsub>1/2>12小时,如地西泮)的药物;②抗生素:过去认为抗生素制成缓、控释制剂后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而目前已有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和克拉霉素缓释片等上市;③首关作用强的药物,如美托洛尔和普罗帕酮等;④一些成瘾性强的药物也可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的需要。
测定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时,至少应测().
A:1个取样点 B:2个取样点 C:3个取样点 D:4个取样点 E:5个取样点 F:6个取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