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0岁,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30年,近半年自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约10kg。查体: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腹腔积液征(-)。肝功能ALT63U/L,AST52U/L,TBil40.0μml/L,ALB32g/L。

检查结果:AFP600μg/L;B超示无腹腔积液,右肝近膈顶部直径5cm低回声结节。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管细胞肝癌 B:肝细胞肝癌 C:混合细胞肝癌 D:肝硬化结节 E:肝转移癌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扫描基线有听眦线、听眉线和听眶线。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乎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

关于颅脑冠状位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患者体位有颌顶位和顶颌位 B:颌顶位,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 C:顶颌位,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 D:层厚与层间距,视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3~5mm E: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扫描基线有听眦线、听眉线和听眶线。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乎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

关于颅脑冠状位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患者体位有颌顶位和顶颌位 B:颌顶位,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 C:顶颌位,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 D:层厚与层间距,视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2~5mm E: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

腹部CT扫描时某断层上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称门腔间隙,其上界为肝门静脉分叉处,下界为肝门静脉合成处。此断面胰尾、体、颈出现,胰尾抵达脾门。

肝门静脉右侧可见

A:胆总管 B:肝总管与胆囊管 C:网膜囊 D:脾动脉 E:肝门静脉

患者男,35岁,外伤上腹部疼痛半小时。查体:上腹部及腰背部皮肤损伤,脉搏95次/分,血压100/60mmHg。该患者腹部CT扫描最适宜范围是()

A:从膈顶扫描至肝右下角 B:从肝门直至胰腺扫描完整 C:从膈顶扫到肾下极 D:从肝门扫描到髂前上棘 E:从肾上腺起始扫描到肾脏中部

胆囊CT扫描范围为()

A:从膈顶扫描至肝右下角 B:从肝门至胰腺扫描完整 C:从起始扫描到肾脏中部 D:从肝门到髂前上棘 E:从肾上极扫描到肾下极

脾CT扫描范围为()

A:从膈顶扫描至肝右下角 B:从肝门至胰腺扫描完整 C:从起始扫描到肾脏中部 D:从肝门到髂前上棘 E:从肾上极扫描到肾下极

腹膜后腔CT扫描范围为()

A:从膈顶扫描至肝右下角 B:从肝门至胰腺扫描完整 C:从起始扫描到肾脏中部 D:从肝门到髂前上棘 E:从肾上极扫描到肾下极

关于腹部扫描基线,叙述正确的是()。

A:肝、脾以膈顶为扫描基线 B:胆囊、胰腺以肝门为基线 C:肾以肾上极为扫描基线 D:腹膜后以膈顶为扫描基线 E:肾以膈顶为扫描基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