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5岁,体重52kg。体检时核磁共振显示前交通动脉瘤,要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目前口服降压药和降血糖药物控制。

提示:查体患者血压120/80mmHg,化验结果空腹血糖6.4mmol/L(115mg/dl),尿糖(-)。血常规化验:Hb132g/L。术前第三日起已改用正规胰岛素治疗,剂量(6U,6U,6U)。提问:DSA下栓塞治疗的麻醉注意要点是哪些?

A:麻醉诱导力求平稳 B:只能行气管内插管 C:可以考虑应用喉罩 D:控制性降压至平均动脉压55~60mmHg E:不需要过度通气 F:常规应用甘露醇

患者,女性,55岁,体重52kg。体检时核磁共振显示前交通动脉瘤,要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目前口服降压药和降血糖药物控制。

提示: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开放左上肢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液体。麻醉诱导药物:咪唑安定2mg,丙泊酚100mg,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6mg。插入4.0喉罩,通气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26mmHg。股动脉穿刺点局麻药物阻滞。麻醉维持: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丙泊酚。维持血压在100/60mmHg左右。在放置到第三个弹簧圈时,DSA显示动脉瘤破裂,患者两侧瞳孔不等大。患者无创血压150/80mmHg。放射科介入医师拟继续进行手术。提问:此时的麻醉处理要点是?

A:控制性降压至平均动脉压55~60mmHg B:过度通气 C:应用甘露醇 D:输红细胞 E:应用地塞米松 F:适当加深麻醉

在造影期间进行两次曝光,一次是在对比剂到达兴趣区之前,一次是在对比剂到达兴趣区并出现最大浓度时。如果病人在曝光过程中保持体位不移动,则两图像之间的唯一差别是含有对比剂的血管,它们两者的差值信号就是DSA的信号。随着血管内碘浓度(PI)与血管直径(d)乘积的增加,DSA差值信号也增加。故DSA的信号由对比剂的投射浓度(PI)和血管直径(d)所决定。在DSA检查过程中,患者本身自主和不自主的移动、心脏搏动、吞咽、呼吸或胃肠蠕动等,可形成运动性伪影。

关于DSA的成像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注入对比剂的数字图像矩阵存于存储器1内作为mask像 B:DSA是建立在图像相减的基础上的 C:减影结果反映对比剂的作用 D:生理运动伪影可以完全消除 E:可能同时减去骨骼和软组织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CR B:CT C:DR D:DSA E: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CR B:CT C:DR D:DSA E: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CR  B:CT  C:DR  D:DSA  E:MRI

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水溶性碘对比剂 B:属X线检查法 C:通过光学减影技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使血管显影清晰 D:1977年获得第一张DSA图像 E:该技术应用已较普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