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右胸痛一月入院。PE:右前胸第五肋间可及一6x6cm肿物,有压痛。胸片示右第五肋软骨处5x5cm肿物,呈分叶状,有钙化。
病史及根据胸片此患者可能为:
A:骨纤维瘤 B:周围型肺癌 C:肋软骨肉瘤 D:胸壁转移瘤
女孩,1岁,因青紫1年来诊。查体:发育欠佳,重度发绀及杵状指,胸骨左缘可闻I3级SM,R降低。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超声心动图示心房正位,仅探及一组房室瓣,未探及室间隔结构,主动脉位于右前,内径正常,肺动脉位于左后,内径变窄,肺动脉瓣开放受限
本例X线胸片的表现应是
A:肺血增多 B:肺血减少 C:肺动脉段突出 D:左室扩大 E:右室扩大
患者女性,18岁。发热2周,体温38~39℃,伴刺激性干咳,咽痛。X线胸片示两肺下野按小叶分布的斑片状浸润影。血常规:WBC10x10
/L。
系统抗感染治疗2周后,胸片斑片影基本吸收,体温正常,但患者仍有轻微咳嗽,复查支原体抗体1:320,下一步处理为
A:继续抗感染治疗至胸片斑片影完全吸收 B:继续抗感染治疗至支原体抗体恢复至阴性 C:继续抗感染治疗至支原体抗体下降 D:继续抗感染治疗至咳嗽完全消失 E:可以出院
男性,52岁。慢性咳嗽,咳痰5年余,冬季好发,仍能坚持上班。近因胃溃疡大出血急诊手术治疗。手术后第1天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伴发热。有冠心病史,平素无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呼吸空气):pH 7.48,PaCO
4.0 kPa(30 mmHg),PaO
6.7 kPa(50 mmHg),QS/QT 32%。胸片两肺血管纹理增粗,普遍模糊。
[假没信息]如果患者常规胸片阴性,关于ARDS诊断下列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A:排除ARDS B:不排除ARDS C:加摄侧位胸片 D:72-96 h后重复胸片随访 E:X线摄片对其诊断根本无价值
患儿男,1岁3个月,突发高热,伴咳嗽,经抗生素治疗5天无效,体温仍持续高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呻吟,咳嗽,呼吸困难加重,气促,烦躁。查体:体温39℃,呼吸62次/分,心率172次/分,皮肤有荨麻疹样皮疹,血常规:WBC 20.3x10
/L,N 90%,可见中毒颗粒,X线胸片示有圆形密度增深阴影伴有液气胸。
本病临床过程中胸片特点可有
A:病程初期,临床症状很重,而胸片仅表现为肺纹理重,一侧或双侧出现小片浸润影 B: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时,而胸片可有肺脓肿或肺大泡等 C:X线特点为多样性,多发性,易变性 D:皮下气肿 E:支气管胸膜瘘 F:纵隔积气
男性,24岁。发热2个月余,体温37.5~38℃,食欲不振,咳嗽,咳少量白痰。胸片显示:左上肺第1肋间淡片状模糊阴影。
如结合侧位胸片了解病变在左肺尖后段,伴空洞形成,为确定诊断,下一步首选检查是
A:痰涂片找结核菌 B:胸部CT检查 C: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D:PPD皮内试验 E:复查胸片
某男性患者,53岁,慢性咳嗽、咳痰5年余,冬季好发,仍能坚持上班。近因胃溃疡大出血急诊手术治疗。手术后第1天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伴发热。有冠心病史,平素无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呼吸空气):pH7.48,PaCO
4.0kPa(30mmHg),PaO
6.7kPa(50mmHg),Q
/Qt32%。胸片两肺血管纹理增粗,普遍模糊
如果患者常规胸片未见异常,关于ARE)S诊断下列意见正确的是
A:不排除ARDS B:排除ARDS C:加摄侧位胸片 D:72~96小时后重复胸片随访 E:X线摄片对其诊断根本无价值
某男性患者,64岁。既往体健。咳嗽、咳痰1月余。胸片如图。
胸片诊断为
A:正常胸片 B:支气管肺炎 C:大叶性肺炎 D:肺不张 E:气胸 F:支气管扩张
某男性患者,64岁。既往体健。咳嗽、咳痰1月余。胸片如图。
未经特殊治疗,1周后,此患者症状无减轻,仍咳嗽、咳痰,痰为白色泡沫样,不带血丝,晨起时重,无发热。再摄胸片显示无明显异常。此患者应首选何种方法进一步检查
A:X线体层成像 B:胸部CT平扫 C:胸部MRI D:肺核素灌注扫描 E:全身核素扫描 F:X线胸片
某女性患者,18岁,发热2周。体温38~39℃,伴刺激性干咳、咽痛。胸片示两肺下野按小叶分布的斑片状浸润影。血常规:WBC10×10
/L。
系统抗感染治疗2周后,胸片斑片影基本吸收,体温正常,但患者仍有轻微咳嗽,复查支原体抗体1:320,下一步处理为
A:继续抗感染治疗至胸片斑片影完全吸收 B:继续抗感染治疗至支原体抗体恢复至阴性 C:继续抗感染治疗至支原体抗体下降 D:继续抗感染治疗至咳嗽完全消失 E:可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