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2岁,活动量较同龄儿差,活动后无蹲踞现象。查体:体重30 kg;P 90次/min,R 20次/min,上肢BP 90/50 mmHg,下肢BP 11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侧第2,3肋间可触及震颤并可闻及收缩期3/6级粗糙机械样杂音。心脏彩超:左心房,心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中部呈瘤样向右心房膨出,主肺动脉直径38 mm,主肺动脉分叉处与降主动脉之间见一管状交通,连续血流,主动脉弓降部正常。胸部X线片:双侧肺血明显增多,心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__。
硝普钠降压效果不满意时,处理方法是(提示 建立颈内静脉后,硝普钠从0.5 μg·kg-1·min-1开始持续输注,切皮前5 min给予舒芬太尼20 μg加深麻醉。切皮后心率从80次/min升到100次/min,血压从75/40 mmHg升到85/45 mmHg,将异氟烷加到2%。开始控制性降压,硝普钠逐渐加大到4~6 μg·kg-1·min-1,BP 90/50 mmHg,HR 110 次/min,CVP 3 mmHg。开胸后胸内填塞大纱布暴露术野,经皮脉搏氧饱和度降低到95%。)
A:对控制性降压的患者,应注意麻醉深度,如麻醉深度不够,可能硝普钠用量较大,且降压效果不理想 B:除了加深麻醉和使用扩血管药外,还可选择体位为头高位 C:该患儿可能麻醉深度不足,因切皮后患儿心率和血压均有升高 D:还可使用少量的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血压 E:还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血压 F:还可减少机械通气的潮气量,增加胸内压
患儿女,12岁,活动量较同龄儿差,活动后无蹲踞现象。查体:体重30 kg;P 90次/min,R 20次/min,上肢BP 90/50 mmHg,下肢BP 11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侧第2,3肋间可触及震颤并可闻及收缩期3/6级粗糙机械样杂音。心脏彩超:左心房,心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中部呈瘤样向右心房膨出,主肺动脉直径38 mm,主肺动脉分叉处与降主动脉之间见一管状交通,连续血流,主动脉弓降部正常。胸部X线片:双侧肺血明显增多,心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__。
术后常见问题和并发症有
A:右心负荷增加引起右心功能紊乱 B:导管破裂出血或术后导管再通 C:喉返神经损伤 D:术后低血压 E:肺不张 F:误扎左肺动脉或降主动脉
患者女,55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1个月”来诊。高血压病史15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因冠状动脉狭窄做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年;否认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吸烟10~20支/dx20年。查体:双侧桡动脉搏动不对称,左侧相对减弱;双上肢血压不对称,右侧165/100 mmHg,左侧100/60 mmHg。
因为这条动脉的病变,TCD有可能检测到的侧支代偿是
A:前交通动脉 B:后交通动脉 C:眼动脉 D:一侧椎动脉到另一侧椎动脉 E:大脑后动脉向前循环通过皮质软脑膜
患者男性,56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行3处冠脉内支架治疗,术后未坚持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突发胸部疼痛2小时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2处支架完全闭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测定左房压,右房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嵌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压前不需调试各零点 B: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每30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 C:不需无菌操作 D:咳嗽,呕吐,躁动及用力均不会影响测压 E: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
后交通动脉连接于
A: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B:大脑前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C:双侧大脑后动脉 D: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E:双侧小脑后下动脉
后交通动脉连接于( )
A: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B:大脑前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C:双侧大脑后动脉 D: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E:双侧小脑后下动脉
后交通动脉瘤( )
A:额下人路 B:口鼻蝶人路 C:翼点人路 D:后正中人路 E:三角区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