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引起此次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细菌(或毒素)是

A:副溶血性弧菌 B:沙门菌属 C:肉毒梭茵毒素 D:蜡样芽胞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茵肠毒素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引起此类中毒的食物除了奶制品,含奶糕点外,主要还有

A:海产品 B:蔬菜 C:水果 D:罐头制品 E:肉类,剩饭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针对这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的治疗措施为

A:应用多价抗毒素血清 B:服用改变肠道菌群的制剂 C:彻底洗胃,灌肠 D:静脉补充水,电解质,静脉输注抗生素 E:应用止痛剂

在我国白喉已属少见病。今年计划免疫调查中发现某些省市仍有地区性流行,并且发病年龄推迟,成人发病明显增多。

造成成人发病率相对增高的原因是

A:儿童中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对该病有较强的抵抗力 B:6个月以下婴儿有来自母体的免疫力,较少发病 C:成人因多年来发病甚少,无隐性感染,缺乏免疫力 D:成人中缺乏人工免疫机会,故对白喉免疫水平低 E:以上均是

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内一所小学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学生共有585名,教师和工勤人员20名,患者均为学生,共有31例,首发病例于4月22日出现发热皮疹,当天最高体温达38.5℃,1天后热退,皮疹波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最严重部位是背部,皮疹持续2周,康复后5月8日上学。大多数患者集中在5月23~28日发病。

下列有关水痘传染性描述,正确的是

A:水痘传染病不强,易感儿接触后30%左右发病 B:水痘在出疹后才具有传染性 C:水痘传染病中等,易感儿接触后50%左右发病 D: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儿接触后90%发病 E:水痘在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病 F:水痘在潜伏期传染性强

在某室内燃煤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的病例是当地几所较大医院的门诊或住院女性新发病例,对照是同一医院其他科室与肺部疾病无关的年龄相差不超过4岁的其他女性病例

选择病例时选的都是新发病例,原因是

A:新发病例的配合性较好 B:新发病例刚刚发病,生活习惯还没有改变,对发病前某些生活习惯记忆也比较清楚 C:新发病例所需的样本小 D:新发病例好募集 E:选择新发病例可以减小混杂偏倚

某小学校160名学生,在饭店订做课间餐,学生在当天上午8:50~9:00食用,大约3小时后,其中有79人出现头晕、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泻主要是黄绿色水样便,一日数次至十余次。腹痛多在上腹部,伴有压痛,体温一般在38℃~40℃

其发病可能的原因是

A:蛋类被污染 B:家畜、家禽肉类被污染 C:奶类被污染 D:熟制品被污染 E:以上都是

某地麻疹历年发病率水平维持在5/10万~20/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2006年麻疹发病人数减少,年内总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1例,该年度当地平均人口为30万人。

2006年该地区的麻疹的发病率为

A:7.0/10万 B:5.0/10万 C:10.0/10万 D:20.0/10万 E:73.0/10万

一奶牛,分娩正常,产后当天出现不安、哞叫、兴奋,不久出现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精神沉郁、感觉丧失,体温37℃。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A:低血钾 B:低血钙 C:后躯神经受损 D:子宫收缩无力 E:产道及子宫感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