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性患者,23岁,因“阵发性心悸、头痛、胸闷半年”来诊。查体:P 80次/min,BP 130/80 mmHg;身高168 cm,体重48 kg,指、趾细长;右上唇和舌尖分别见0.7 cm、0.8 cm肿物;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个1.0 cm×1.5 cm肿物,表面光滑,质硬,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左颈部可触及一个肿大淋巴结,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差;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检查是(提示:超声:甲状腺左叶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界不清,可见钙化;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见钙化。)
A: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活检 B:血钙 C:甲状腺功能 D:血磷 E:甲状腺球蛋白 F:血PTH
某男性患者,50岁,有胃溃疡病史10年,近3个月上腹痛加剧,无节律性,伴暖气,无反酸及呕吐,口服法莫替丁和奥美拉唑无效,体重减轻5kg。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可触及包块。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溃疡复发 B:胃溃疡癌变 C:伴穿透性溃疡 D:伴幽门梗阻 E:复合性溃疡 F:胃淋巴瘤
某男性患者,50岁,有胃溃疡病史10年,近3个月上腹痛加剧,无节律性,伴暖气,无反酸及呕吐,口服法莫替丁和奥美拉唑无效,体重减轻5kg。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可触及包块。
胃癌的并发症有
A:贫血 B:幽门梗阻 C:贲门梗阻 D:功能性消化不良 E:胃泌素瘤 F:呕血
某女性患者,25岁,无力,面色苍白1个月,伴胸闷,偶尔咳嗽,无痰。查体:左侧腹股沟及双侧腋窝可扪及增大淋巴结,血液检查示轻度贫血。胸CT见纵隔多发淋巴结增大。
纵隔淋巴结增大的判定标准为
A:直径>1cm B:长径>1cm C:短径>1cm D:淋巴结直径>同层面气管直径 E:淋巴结直径>同层面主动脉直径的1/2
某女性患者,25岁,无力,面色苍白1个月,伴胸闷,偶尔咳嗽,无痰。查体:左侧腹股沟及双侧腋窝可扪及增大淋巴结,血液检查示轻度贫血。胸CT见纵隔多发淋巴结增大。
纵隔淋巴瘤最常见的类型为
A:霍奇金病 B:非霍奇金淋巴瘤 C:B细胞淋巴瘤 D:T细胞淋巴瘤 E:NK细胞淋巴瘤
自身输血提供了大量血液的来源,可以有效缓解血液紧张的状况,但对患者总血容量的估计和可采集血液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
有关血液采集量理论计算公式BL=2BV(HO-Hf)/(HO+Hf)解释不正确的是
A:BL为血液采集量 B:BV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容量 C:HO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细胞比容值 D: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一般为0.35 E:Hf为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
自身输血提供了大量血液的来源,可以有效缓解血液紧张的状况,但对患者总血容量的估计和可采集血液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
有关血液采集量理论计算公式BL=2BV(HO-Hf)/(HO+Hf)解释正确的是
A:BL为血液采集量 B:BV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容量 C:HO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细胞比容值 D: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一般为0.35 E:Hf为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
自身输血提供了大量血液的来源,可以有效缓解血液紧张的状况,但对患者总血容量的估计和可采集血液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
有关血液采集量理论计算公式BL=2BV(HO-Hf)/(HO+Hf)解释错误的是
A:BL为血液采集量 B:BV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容量 C:HO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细胞比容值 D: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一般为0.35 E:Hf为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
某男性患者,51岁。有胃溃疡病史10年,近3个月上腹痛加剧,无节律性,伴暖气,无反酸及呕吐,口服法莫替丁和奥美拉唑无效,体重减轻5kg。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可触及包块。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溃疡复发 B:胃溃疡癌变 C:伴穿透性溃疡 D:伴幽门梗阻 E:复合性溃疡 F:胃淋巴瘤
某男性患者,51岁。有胃溃疡病史10年,近3个月上腹痛加剧,无节律性,伴暖气,无反酸及呕吐,口服法莫替丁和奥美拉唑无效,体重减轻5kg。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可触及包块。
胃癌的并发症有
A:贫血 B:幽门梗阻 C:贲门梗阻 D:功能性消化不良 E:胃泌素瘤 F:呕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