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3岁,体重80kg,因车祸外伤致双下肢,右上肢骨折。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骨折内固定术。麻醉诱导前BP120/75mmHg。手术结束患者对气管导管不能耐受,此时患者神志尚不清楚,无意识抬头超过10秒,双上肢很有力,数人帮助固定在手术床上;潮气量700ml,频率18次/分;BP140/85mmHg,心率92次/分,SaO99%,气管导管在患者挣扎情况下拔出。手术4小时共输液3500ml,(其中胶体液1000ml),尿量500ml。拔出气管导管后,患者安静入睡,普通吸氧面罩8L/min吸氧,但3分钟后患者的SaO迅速下降到82%。麻醉医师立刻开放气道面罩正压通气,发现气道难以打开,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双肺听诊无呼吸音。

提问:患者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原因可能是

A:舌根后坠,上呼吸道梗阻 B:张力性气胸 C:喉痉挛 D:喉水肿 E:肺水肿 F:异物堵塞上呼吸道 G:支气管痉挛

患者,男,33岁,体重80kg,因车祸外伤致双下肢,右上肢骨折。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骨折内固定术。麻醉诱导前BP120/75mmHg。手术结束患者对气管导管不能耐受,此时患者神志尚不清楚,无意识抬头超过10秒,双上肢很有力,数人帮助固定在手术床上;潮气量700ml,频率18次/分;BP140/85mmHg,心率92次/分,SaO99%,气管导管在患者挣扎情况下拔出。手术4小时共输液3500ml,(其中胶体液1000ml),尿量500ml。拔出气管导管后,患者安静入睡,普通吸氧面罩8L/min吸氧,但3分钟后患者的SaO迅速下降到82%。麻醉医师立刻开放气道面罩正压通气,发现气道难以打开,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双肺听诊无呼吸音。

提示:经检查发现,患者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主要原因是舌根后坠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提问:对舌根后坠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处理常用方法有

A:侧卧位 B:普通面罩吸氧 C:放置口咽通气道 D:文丘里面罩吸氧 E:放置喉罩 F:气管插管 G:鼻导管吸氧 H:头后仰托下颌和提颏法 I:放置鼻咽通气道

患者,男,33岁,体重80kg,因车祸外伤致双下肢,右上肢骨折。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骨折内固定术。麻醉诱导前BP120/75mmHg。手术结束患者对气管导管不能耐受,此时患者神志尚不清楚,无意识抬头超过10秒,双上肢很有力,数人帮助固定在手术床上;潮气量700ml,频率18次/分;BP140/85mmHg,心率92次/分,SaO99%,气管导管在患者挣扎情况下拔出。手术4小时共输液3500ml,(其中胶体液1000ml),尿量500ml。拔出气管导管后,患者安静入睡,普通吸氧面罩8L/min吸氧,但3分钟后患者的SaO迅速下降到82%。麻醉医师立刻开放气道面罩正压通气,发现气道难以打开,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双肺听诊无呼吸音。

提示:该患者在其他气道开放技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但气管插管完成后患者的心率从90次/分逐渐下降到54次/分,34次/分,23次/分,SaO也从92%下降到78%,50%。血压不详。此时从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素1.5mg。注药后,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迅速回升,但气管导管内涌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量较多。考虑为急性肺水肿。提问:该患者的急性肺水肿最可能属于

A:创伤性肺水肿 B:药物过量性肺水肿 C:复张性肺水肿 D:神经性肺水肿 E:液体超负荷性肺水肿 F:感染性肺水肿 G:毒素吸入性肺水肿 H:氧中毒性肺水肿 I:尿毒症性肺水肿 J:心源性肺水肿 K:呼吸道梗阻性肺水肿

大气卫生:人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活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10~15m3空气。因此,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掌握大气的卫生标准与基准两者的不同,还有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尘肺 C:肺水肿 D:支气管哮喘 E:肺气肿 F:以上全是

大气卫生:人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活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10~15m3空气。因此,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掌握大气的卫生标准与基准两者的不同,还有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大气卫生标准是以大气卫生基准为主要依据,标准与基准是两个不同概念,以下有关标准与基准描述正确的是

A:基准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 B:标准是国家或地方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 C:基准是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它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 D:标准是以基准为科学依据,会随基准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政治、社会、经济技术和人们的要求等而变化,具有法律效力 E:标准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F:基准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和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 G:基准与标准两者有明显区别,两者没有联系,不能混为一谈 H:基准是一成不变的,标准会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的

大气卫生:人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活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10~15m3空气。因此,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掌握大气的卫生标准与基准两者的不同,还有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我国环境卫生标准的总原则是

A:不引起急、慢性中毒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B: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C: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 D:选用最敏感指标或最特异的指标作为有害作用限制指标 E: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F:对生态环境不造成严重破坏

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过程,此称为()。

A:气体运输 B: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C: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D:外呼吸 E:内呼吸

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A:肺通气 B:肺换气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换气 E:气体在淋巴液中的运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