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7.3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6.0m,二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纵横方向均有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I1类建筑场地。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小于50%。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与截面为700mmx700mm的框架柱相连的某截面为400mmx600mm的框架梁,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270N/mm),其梁端上部纵向钢筋系按截面计算配置。假设该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级,试问,该梁端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配筋率)及箍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才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构造要求? 提示:①下列各选项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箍率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5条第1款和第6.3.2条第2款中最小配筋率要求;②梁纵筋直径不小于18。
A:上部纵筋A=6840mm(ρ=2.85%),下部纵筋A=4826mm(ρ=2.30%),四肢箍筋φ10@100 B:上部纵筋A=3695mm(ρ=1.76%),下部纵筋A=1017mm(ρ=0.48%),四肢箍筋φ8@100 C:上部纵筋A=5180mm(ρ=2.47%),下部纵筋A=3079mm(ρ=1.47%),四肢箍筋φ8@100 D:上部纵筋=5180mm(ρ=2.47%),下部纵筋A=3927mm(ρ=1.87%),四肢箍筋φ10@100
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0.6m,地下1层,地上14层,首层为转换层,纵横向均有不落地剪力墙。地下室顶板(位于+_0.000m处)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首层层高为4.2m,混凝土C40(弹性模量E=3.25x10N/m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混凝土C30(弹性模量E=3.0x10N/mm)。
该结构首层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HRB300级钢筋)取何值时,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要求?
A: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0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10@200 B: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0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12@200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9.8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10@200 D: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9.8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φ12@200
患者,女,59岁,进行性吞咽困难6个月,诊断为食管癌,实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
术后第7d,病人出现呼吸困难,T38.8℃,血WBC5x10/L,左侧胸腔积液,考虑为吻合口瘘,与其无关的因素是
A:感染 B:吻合口张力过大 C:营养不良 D:食管无浆膜覆盖 E:输入液量过多
某男性患者,47岁,体育教师。左肩部隐痛一年,逢阴冷天气加重。近半月疼痛剧烈,患眉活动受限,肩后部冈上部压痛。拟诊断为:冈上肌腱损伤
以下除哪块肌肉外均参与构成旋袖肌
A:冈上肌 B:冈下肌 C:肩胛下肌 D:小圆肌 E:大圆肌
冈上肌腱断裂时,会出现典型的体征是
A:方肩畸形 B:肩关节空虚 C:三角肌处萎缩 D:肩外展肌力消失 E:上肢无法后伸
某男,5岁,双眼平视前方时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的稍下方。查体:上直肌功能正常,上睑缘上提的幅度为6mm。
目前,患儿的上睑提肌肌力评估为
A:肌力为零 B:肌力弱 C:肌力中等 D:肌力良好 E:肌力稍弱
某男,62岁,5年前胸骨后灼痛并伴有吞咽困难,食管镜活检诊断为Barrett食管,由于未接受正规治疗,近半年来吞咽困难加重,甚至对流食也有困难,有时出现食物反流,再次进行食管镜检查。
首次食管镜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依据是
A:食管黏膜内出现胃黏膜柱状上皮化生 B:病变处为苍白色 C:溃疡长轴与食管纵轴垂直 D:溃疡表浅,未累及肌层 E:食管黏膜萎缩
有关食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狭窄部为咽、食管交接处 B:第2狭窄部位于主动脉弓压迹水平 C:第3狭窄部在膈食管裂孔处 D:食管壁无浆膜层 E:食管的肌层上部为横纹肌,下部为平滑肌
食管中段的壁内肌层为()
A:平滑肌 B:横纹肌 C:平滑肌+横纹肌 D:横纹肌 E:无肌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