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 [材料 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家合资,但本身不是价值。 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 [材料 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 ·配 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材料 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或劳动必须抓住 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 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 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 请回答: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材料 1]资本既然存在,也就统治着全社会,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选举制 度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参见《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37 -38 页) [材料 2]“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 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__。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 民出版社 1975年版,第 465 页) [材料 3]“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 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39 页) 请回答: .
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选举制是真正的民主制吗?
[材料 1]资本既然存在,也就统治着全社会,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选举制 度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参见《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37 -38 页) [材料 2]“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 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__。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 民出版社 1975年版,第 465 页) [材料 3]“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 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39 页) 请回答: .
资本主义能够真正实行分权制吗?
[材料 1]资本既然存在,也就统治着全社会,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选举制 度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参见《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37 -38 页) [材料 2]“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 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__。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 民出版社 1975年版,第 465 页) [材料 3]“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 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39 页) 请回答: .
资本主义人权的实质是什么?
1997 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 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 l]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 他们认为, 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 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 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 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 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 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 淡、旺季更旺。 [材料 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 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 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 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 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 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 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 5 家分公司裂变为 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 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 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在上述三个材料中,该企业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1997 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 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 l]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 他们认为, 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 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 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 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 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 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 淡、旺季更旺。 [材料 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 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 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 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 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 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 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 5 家分公司裂变为 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 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 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 1 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1997 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 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 l]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 他们认为, 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 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 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 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 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 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 淡、旺季更旺。 [材料 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 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 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 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 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 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 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 5 家分公司裂变为 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 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 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通过材料 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 场渗透力的。
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 1]1990 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 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 28 个品种有 26 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 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 市场的压力。 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 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 “计划价格 ”严重背离市场, 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邯钢从 1991 年开始推行了以 “模拟市 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 ”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 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摘自 《经济日报》 1995年 1 月 25 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是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 口径计算,1991 年下降 6.86%,1992 年下降 4.83%,1993 年下降 6.13%,1994 年下降 8.9%, 1995 年下降 1% ,利润同样连年增长。(摘自《当代经济研究》 1998 年第 3 期) [材料 2]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做到不赔钱或微 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摘自《经济 日报》 1995年 l 月 25 日) 从 1991 年到 1997年,邯钢共投资 40 多亿元进行了 22 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 的企业少投人 30%一 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 50%以上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 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 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摘自《隙望》 1999 年第 6 期) [材料 3]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 了……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人都比去年同期增长 20%以上,总成 本却比去年下降了 5.9%。(摘自《经济日报》 1996年 12 月 12 日)济钢(济南钢铁集 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 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 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 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 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卫 993 年到 1998 年济钢在提取设备 折旧率为 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 1 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 1.48 亿元 提高到 1.8 亿元,增幅达 21.6%。 请回答:
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 1 说明 “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
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 1]1990 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 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 28 个品种有 26 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 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 市场的压力。 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 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 “计划价格 ”严重背离市场, 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邯钢从 1991 年开始推行了以 “模拟市 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 ”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 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摘自 《经济日报》 1995年 1 月 25 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是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 口径计算,1991 年下降 6.86%,1992 年下降 4.83%,1993 年下降 6.13%,1994 年下降 8.9%, 1995 年下降 1% ,利润同样连年增长。(摘自《当代经济研究》 1998 年第 3 期) [材料 2]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做到不赔钱或微 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摘自《经济 日报》 1995年 l 月 25 日) 从 1991 年到 1997年,邯钢共投资 40 多亿元进行了 22 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 的企业少投人 30%一 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 50%以上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 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 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摘自《隙望》 1999 年第 6 期) [材料 3]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 了……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人都比去年同期增长 20%以上,总成 本却比去年下降了 5.9%。(摘自《经济日报》 1996年 12 月 12 日)济钢(济南钢铁集 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 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 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 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 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卫 993 年到 1998 年济钢在提取设备 折旧率为 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 1 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 1.48 亿元 提高到 1.8 亿元,增幅达 21.6%。 请回答:
结合材料 2 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所在。
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 1]1990 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 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 28 个品种有 26 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 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 市场的压力。 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 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 “计划价格 ”严重背离市场, 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邯钢从 1991 年开始推行了以 “模拟市 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 ”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 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摘自 《经济日报》 1995年 1 月 25 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是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 口径计算,1991 年下降 6.86%,1992 年下降 4.83%,1993 年下降 6.13%,1994 年下降 8.9%, 1995 年下降 1% ,利润同样连年增长。(摘自《当代经济研究》 1998 年第 3 期) [材料 2]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做到不赔钱或微 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摘自《经济 日报》 1995年 l 月 25 日) 从 1991 年到 1997年,邯钢共投资 40 多亿元进行了 22 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 的企业少投人 30%一 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 50%以上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 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 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摘自《隙望》 1999 年第 6 期) [材料 3]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 了……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人都比去年同期增长 20%以上,总成 本却比去年下降了 5.9%。(摘自《经济日报》 1996年 12 月 12 日)济钢(济南钢铁集 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 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 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 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 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卫 993 年到 1998 年济钢在提取设备 折旧率为 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 1 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 1.48 亿元 提高到 1.8 亿元,增幅达 21.6%。 请回答:
结合材料 1、材料 2、材料 3 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