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命令;在“打印预览”方式下,单击“()”按钮可返回编辑文件:将正文中所有“Computer”改写为“计算机”,常选用()命令。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命令。

A:“文件”→“另存为” B:“文件”→“保存” C:“插入”→“对象” D:“工具”→“选项”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 (1) 命令;在“打印预览”方式下,单击“ (2) ”按钮可返回编辑文件;将正文中所有“Computer” 改写为“计算机”,常选用 (3) 命令。

1()

A:“文件”→“另存为” B:“文件”→“保存” C:“插入”→“对象” D:“工具”→“选项”

在 Word 编辑状态下,将正文中所有“internet explorer”改写为“Internet Explorer”,常选用编辑子菜单上的 (1) 命令;单击“工具”栏中的“(2)”按钮可以在光标所在处插入超链接。

1()

A:“修订” B:“替换” C:“定位” D:“粘贴”

在Access的数据库中建立了“图书目录”表,为查找“图书编号”为“115566”或“113388”的记录,应在查询设计视图的准则中输入()。

A:“115566”and“113388” B:not in(“115566”,“113388”) C:in(“115566”,“113388”) D:not(“115566”and“113388”)

民众是否爱好学术,直接影响到学术本身的升沉;而学人不唤起国人对学术的自觉,“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为了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蔡元培提出了以大学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主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学是“文德”的中心 B:“民德”是“文德”的本源 C:“文德”与“民德”的双向关联 D:“文德”对“民德”有提升作用

最近,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基层干部在谈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时,不约而同想到的是先建设“富村”。建设新农村,很多方面都需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但必须警惕过分集中资源、单纯垒“大户"的做法。 
众所周知,以点带面历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法。通过搞好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政策,然后全面推广,常常是解决很多难题的有效方法。建设新农村,也需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如果能够因地制宜,打造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村,并成功带动其他村庄发展,自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然而,新农村建设绝不止于少数富村的建设和发展。选择试点、树立典型,应充分注意典型的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对试点村加大指导力度,给予一定扶持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抓试点,不做好“面”上基础工作,或者认为只要抓了“点”就自然带动了“面”,就陷入了一种误区。 
如果—味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并用来指导新农村建设,可能引发“长官意志”下的形式主义,从而把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试点村上,堆砌出诸多“盆景”式的“政绩工程”。更危险的是,如果垒出来的“大户”都是那种“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的典型,就极可能在农村人为制造出两极分化,使得“好村”越来越好,“差村”越来越差,势必与新农村建设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是地方领导干部心态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表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各地各级政府务必立足现实,在实践中切实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实效。那种贪图一日之功、盲目垒“大户”的做法,绝不可取。

热衷于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的是指()

A:乡镇千部 B:县直机关单位 C:富村 D:心态浮躁的地方领导干部

最近,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基层干部在谈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时,不约而同想到的是先建设“富村”。建设新农村,很多方面都需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但必须警惕过分集中资源、单纯垒“大户"的做法。 
众所周知,以点带面历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法。通过搞好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政策,然后全面推广,常常是解决很多难题的有效方法。建设新农村,也需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如果能够因地制宜,打造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村,并成功带动其他村庄发展,自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然而,新农村建设绝不止于少数富村的建设和发展。选择试点、树立典型,应充分注意典型的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对试点村加大指导力度,给予一定扶持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抓试点,不做好“面”上基础工作,或者认为只要抓了“点”就自然带动了“面”,就陷入了一种误区。 
如果—味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并用来指导新农村建设,可能引发“长官意志”下的形式主义,从而把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试点村上,堆砌出诸多“盆景”式的“政绩工程”。更危险的是,如果垒出来的“大户”都是那种“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的典型,就极可能在农村人为制造出两极分化,使得“好村”越来越好,“差村”越来越差,势必与新农村建设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是地方领导干部心态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表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各地各级政府务必立足现实,在实践中切实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实效。那种贪图一日之功、盲目垒“大户”的做法,绝不可取。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各地的新农村建设中已出现垒“大户”的苗头 B:中央严禁新农村建设中的垒“大户” C:垒“大户”已造成两极分化 D:垒“大户”的结果难以造福农民

最近,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基层干部在谈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时,不约而同想到的是先建设“富村”。建设新农村,很多方面都需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但必须警惕过分集中资源、单纯垒“大户"的做法。 
众所周知,以点带面历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法。通过搞好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政策,然后全面推广,常常是解决很多难题的有效方法。建设新农村,也需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如果能够因地制宜,打造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村,并成功带动其他村庄发展,自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然而,新农村建设绝不止于少数富村的建设和发展。选择试点、树立典型,应充分注意典型的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对试点村加大指导力度,给予一定扶持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抓试点,不做好“面”上基础工作,或者认为只要抓了“点”就自然带动了“面”,就陷入了一种误区。 
如果—味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并用来指导新农村建设,可能引发“长官意志”下的形式主义,从而把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试点村上,堆砌出诸多“盆景”式的“政绩工程”。更危险的是,如果垒出来的“大户”都是那种“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的典型,就极可能在农村人为制造出两极分化,使得“好村”越来越好,“差村”越来越差,势必与新农村建设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是地方领导干部心态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表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各地各级政府务必立足现实,在实践中切实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实效。那种贪图一日之功、盲目垒“大户”的做法,绝不可取。

作者不完全反对()

A:盲目垒“大户” B:垒“大户” C: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 D:单纯垒“大户”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