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海论》提出人身有"四海"。

其"四海"理论中的四海,除外以下的:

A:膻中为气海 B:膈俞为血海 C:脑为髓海 D:冲为十二经之海 E:胃为水谷之海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气温继续升高,2006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0.0℃,比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

下列不是全球变暖产生的危害的是

A:促使海平面上升 B:全球降水量发生变化 C:易于引起生物媒介传染病流行 D:人群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 E: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数据后发现,20世纪70年带以来,当地气温上升了5至6摄氏度,并且来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动物增多导致南极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因此,在上述地区作为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来源的磷虾的密度降低了80%。尔同一时期,生活在该地区以磷虾为主要食物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根据以上论述,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气温上升导致磷虾密度下降 B: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都会灭绝 C:造成南极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的原因是气温上升 D:帽带企鹅生存的威胁来自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

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8℃,而南极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56℃,造成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是( )。

A:由于地球倾角的影响,使南半球的冬天比北半球时间长 B:南极大部分是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 C:人类活动、能源消耗大多在北半球,是造成北极比南极温度高的原因之一 D:南极周围的海洋上浮着巨大的冰川,使南极变得更冷

在南极海域冰冷的海水中,有一种独特的鱼类,它们的血液和体液中具有一种防冻蛋白,因为该蛋白它们才得以存活并演化至今。但时至今日,该种鱼类的生存却面临巨大挑战。有人认为这是海水升温导致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南极海水中的含氧量随气温上升而下降,缺氧导致防冻蛋白变性,易积于血管,导致供血不足,从而缩短鱼的寿命  B:防冻蛋白能够防止水分子凝结,从而保证南极鱼类正常的活动,气候变暖使得该蛋白变得可有可无  C:南极鱼类在低温稳定的海水中能够持续地演化,而温暖的海水不利于南极鱼类的多样性  D:并非所有南极物种都具有防冻蛋白,某些生活于副极地的物种并没有这种蛋白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数据后发现,20世纪70年带以来,当地气温上升了5至6摄氏度,并且来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动物增多导致南极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因此,在上述地区作为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来源的磷虾的密度降低了80%。尔同一时期,生活在该地区以磷虾为主要食物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根据以上论述,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气温上升导致磷虾密度下降  B: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都会灭绝  C:造成南极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的原因是气温上升  D:帽带企鹅生存的威胁来自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气温上升了5至6摄氏度,并且来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动物增多导致南极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因此,在上述地区作为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来源的磷虾的密度降低了80%。而同一时期,生活在该地区以磷虾为主食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由此可以推出()。

A:气温上升造成了南极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的竞争加剧 B: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都会灭绝 C: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威胁了帽带企鹅的生产 D:气温上升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