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60年5月27日,__与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有一段深刻的对话。蒙哥马利说,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下__: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是不是?要向外国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
"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然而,这样的逻辑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正如__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的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最终罢战息兵。
孙中山先生曾在日本演说,"东方的文化是王道,主张仁义道德,西方的文化是霸道,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无数仁人志士高喊"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但只是为了获得免于被欺凌的自由,为了以平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所说,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暴力选择,但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理念被视为理所当然,和平关系的普遍原则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为起点。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今年3月,__同志在法国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读懂了"和"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淌的血脉,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那种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2日,2014年5月20日)
__和蒙哥马利的"对话"反映了什么?
__和蒙哥马利的"对话"折射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西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侵略史,他们依据自身发展的逻辑来担忧中国将来也会走他们的老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与紧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65年的发展道路证明了__的论述的正确性。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给世界带来威胁,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__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指出,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有句谚语说得好,“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
A:团结上 B:心脏里 C:竞争上 D:头脑里
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三角贸易 D:新航路的开辟
万隆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A: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B: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C: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D:万隆精神成了亚非拉各国人民团结前进的巨大动力 E:标志着西方主宰第三世界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地区经贸集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的增长 B:促进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 C:促进了集团内部的贸易与投资自由 D:增强和提高了经济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
____在参加2005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签署的会议宣言是
A:《亚非领导人减灾联合声明》 B:《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C:《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治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A: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 B:展示现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C: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围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 D:增进了中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合作
地区经贸集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的增长 B:促进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 C:促进了集团内部的贸易与投资自由 D:增强和提高了经济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