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了87次战争。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战争的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联系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成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D: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分布
__说:“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这句话最能说明()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新的世界大战是不会爆发的 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D:第三世界的落后和贫困是潜在的战争威胁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工人阶级力量成长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俄国十月革命革命的影响 D:北洋军阀的__统治 E: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当前和平问题面临的新威胁主要有()
A:核战争和核军备竞赛仍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 B:局部战争不断 C: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D: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威胁 E:中国的崛起
世界大战是(),但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A:可以推迟或避免的 B:不可避免的 C:说不清的 D:前面说的都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标志是()。
A: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B:1914年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 C:1914年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以()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B: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C: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
核扩散的直接后果是产生新的核国家和核地区。据估计,到本世纪末,在不稳定地区将有 15~20个国家拥有核能力,其中有的还会掌握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在今后不太长的一段时期内,在世界地域政治的激荡漩涡中可能会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世界范围的核冲突、核内战可能会成为寻常词汇。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把防止核扩散作为首要战略任务,认为此种扩散是冷战后对西方安全的最大威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核扩散将产生威胁世界的后果 B:目前已有众多的国家拥有核能力,甚至核武器,新的世界大战将是毁灭性的 C:由于核扩散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使得西方国家着眼于防止核扩散 D:核扩散将成为美国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