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贝尔•琼斯和丹尼斯•凯文在《今日英国政治》中指出,今日英国能够走“第三条道路”,与长期以来保守党和工党政治的趋同性不无关系。问:保守党的前身是下列哪个政党()
A:托利党 B:辉格党 C:自由党 D:民主党
19世纪改革的年代里,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分别改名为()。
A:工党和保守党 B:保守党和自由党 C:自由党和保守党 D:保守党和工党
2014年1月以来,持续多时的暴雨导致英国洪水泛滥成灾。随着灾情升级,英国反对党工党领袖在下院指责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英国陷入安全危机。这表明()
A:英国首相的权力受反对党的制约 B:英国的政府受议会监督并向议会负责 C:工党代表着英国中下层人民的利益 D:代表不同阶级的两党存在着政治竞争关系
在2010年英国议会下院议员的选举中,保守党获306席,工党获258席,自民党获57席,其他小党共28席。执政的工党、在野的第一大党保守党以及自由民主党无一赢得过半数议席,保守党和自民党宣布组成英国最近70年来首个联合政府。上述材料表明()
A:英国“至尊议会”的权力受到严峻挑战 B:多党联合执政是英国政体的显著特征 C:英国议员选举未能真实反映选民的意愿 D:英国现行选举已形成对两党制的冲击
英国上院主要由贵族组成,下院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掌管。从执政理念和政策来看,议会的上院和下院()
A: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 B:有本质区别,一个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一个维护君主权力 C:没有本质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力 D:有本质区别,上院维护党派的利益,下院维护贵族的利益
19世纪以来,英国的政府权力基本上由两大政党轮流掌控,其他政党几乎无缘。然而,在2010年5月的大选中,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都未能在选举中得到多数票,第三党自由民主党却获得了相当的选票,从而出现了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组阁的局面。这一变化表明()
A:英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已不适应现实政治 B:英国出现了两党制向多党制过渡的可能 C: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已趋向总统共和制 D:英国首相和内阁的更迭今后一定很频繁
英国保守党党魁亲自在广告中招揽年轻人。工党设有青年工党全国委员会,并在2005年修订的党章中指出,要争取年轻人对工党理念和主张的共鸣。自由民主党甚至放松年龄,连12岁的儿童都可以加入其青年组织。这也推动了政党领袖的年轻化趋势,给英国政界带来了活力:前工党首相布莱尔44岁就上任,现任首相卡梅伦39岁就当了保守党领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英国鼓励青年从政的文化和环境俱佳 B:英国的三大政党都重视吸收年轻成员 C:英国年轻人有着较强的参政意识 D:英国政党领袖年轻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英国保守党党魁亲自在广告中招揽年轻人,工党设有青年工党全国委员会,并在2005年修订的党章中指出,要争取年 轻人对工党理念和主张的共鸣;自由民主党甚至放松年龄,连12岁的儿童都可以加入其青年组织,这也推动了政党领袖的年轻化趋势,给英国政坛带来了活力;前 工党首相布莱尔44岁就上任,现任首相卡梅伦39岁就当上了保守党领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英国鼓励青年从政的文化和环境俱佳 B:英国三大政党都重视吸收年轻成员 C:英国年轻人有较强的参政意识 D:英国政党领袖年轻化的趋势日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