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田中与尼克松在夏威夷会谈,想了解美国对中国的真实想法。当得到尼克松“预祝成功”的明确表态后,大平外相说:“首先是夏威夷大功告成了!这等于拿到了去北京的单程机票。”这表明()

A:日本已经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日本的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大 C:中日邦交关系已经基本实现正常化 D:中国希望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__来)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尼克松回忆录》)。美国总统尼克松“伸手”的原因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C:认识到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D: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其中“欧洲发生的变化”是指()

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西欧国家开始走向一体化 D: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赶上美国

在美国,属于地方政府的是()

A:州政府 B:学区和公园区 C:县、乡镇政府 D:城市政府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

A:尼克松敬仰中国的传统文化 B:尼克松渴望目睹新中国面貌 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多数人对新中国不了解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D:美苏争霸受挫,美国急需调整对欧政策

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

A:尼克松政府 B:福特政府 C:卡特政府 D:老布什政府

目标管理预算模式由1971年的美国尼克松政府首先倡导。它包括的内容有()。

A:说明单位的基本任务 B:确定预算主次目标 C:设定可供考核的指标 D:列出具体时间进度供监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