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根本因素,而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都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大豆市场为例,2002年黄大豆市场的转基因政策对国内大豆市场产生持续影响。

供求的季节特征会引发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一般来说,国内大豆市场的特点是( )。(多选)

A:3,4月份,南美新豆上市,进口量增加,致使现货市场价格回落或跌到谷底 B:5,6月份消费旺季的来临,价格缓慢回升 C:7,8月份青黄不接,价格达到年内顶峰 D:10月份后,由于北半球新豆上市,价格再次回落或跌倒谷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便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最早出现的是简单的衍生品,如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随后出现了多种复杂产品。20世纪90年代信用衍生品的出现,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在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如信用违约掉期(CDS)的无序发展对危机的蔓延和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负面效应也开始被意识到。为此,各国政府正在探索更有力的监管措施,以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更聘问,有效运行。

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缺陷有( )。

A:同时在交易所和柜台进行交易 B:缺乏监管 C:市场操作不透明 D:没有统一的清算报价系统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的《Q条例》规定,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能支付利息,定期存款不能突破一定限额。20世纪60年代,美国市场利率上涨.高于《Q条例》规定的上限,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入金融市场。为了吸引客户.商业银行推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购买存单的客户随时可以将存单在市场上变现出售。第一张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1961年由美国花旗银行发行的。这样,客户实际上以短期存款取得了按长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可转让大额存单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而且也提高了存款的稳定程度。对于发行存单的银行来说,存单到期之前,不会发生提前提取存款的问题。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的出现是一种积极意义的金融创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包括( )。

A:贷款证券化 B:信托业务的创新 C:自动化服务的创新 D: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

2015年8月1日,刘先生以95元价格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购买了甲公司于2015年1月1日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4%,到期日为2018年1月1日,每年末付息一次,到期后还本。假设此期间市场利率始终为5%。

刘先生进行该笔交易所在的市场属于( )。

A:股票市场 B:初级市场 C:次级市场 D:期权市场

市场管理创新是指()

A:工商所管理 B:社区市场管理 C:超市管理 D:对各类市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的创新活动

市场开发创新是指()

A:拓展市场窨或开辟新市场的创新活动 B:营销创新 C:市场管理创新 D:市场创新

依据熊彼特理论的分类,人们通常将创新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市场创新、组织创新。

A:产品创新 B:流程创新 C:工艺创新 D:资源配置创新

市场创新主要是()

A:发展科技金融 B: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 C:促进金融资本开展以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为新技术 D:创新科技企业为内容的金融活动 E:提供自主创新的引导性和公益性投资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6~100题。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人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

关于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国家为创新源头 B: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C:由国家支付创新成本 D: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公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关于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国家为创新源头 B: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C:由国家支付创新成本 D: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