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影像诊断的正确性,相当程度上依赖于X射线影像的质量,而影像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影像质量下降。影像质量下降的后果是使诊断信息丢失,影响正确诊断。影像质量评价是对影像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性能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所成影像的质量好坏及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影像质量评价方法有

A:主观评价法 B:客观评价法 C:综合评价法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某安装公司承接了一广场地下商场给排水、空调、电气和消防系统安装工程,工程总面积15000m2,地下三层,主要设备有:高、低压配电柜,锅炉,冷水机组,空调机组,消防水泵,消防稳压罐等。 施工前,安装公司项目部应建设单位的要求,按设计图建立了机电管线三维模型,发现走廊管道综合布置后无法满足吊顶净高要求,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后,把空调供、回水主干管从走廊移至商铺内,保证了走廊吊顶的净高,同时减少了主干管的长度;项目部把综合布置后的三维模型及图纸作为设计变更申请报监理单位审核后,经建设单位同意用于施工。 项目部根据安装公司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了《项目质量计划》,经审批后实施。项目部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后续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等原则,确定了质量控制点为:高、低压配电柜安装,锅炉、冷水机组的设备基础、垫铁敷设,管道焊接和压力试验等。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巡视时发现:金属风管板材的拼接均采用咬口连接,其中包括1.6mm镀锌钢板制作的排烟风管;商场中厅500kg装饰灯具的悬吊装置按750kg做了过载试验,并记录为合格;花灯的8个回路导线穿在同一管内。监理工程师要求项目部加强现场质量检查,整改不合格项。

项目部还需考虑哪些确定质量控制点的原则?

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原则一般为: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如电气装置的__电器和电力变压器、钢结构的梁柱板节点、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压力实验、垫铁敷设等。2)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如焊缝的无损检测,设备安装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等。3)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如焊条烘干,坡口处理等。4)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如管道安装的坡度、平行度的关键因素是施工人员,冬季焊接施工的焊接质量关键因素是环境温度等。5)对后结续工程(后续工序)施工质量或安全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分或对象。6)隐蔽工程。7)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或环。参见教材P217.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层高5m,抗震等级一级,内墙装饰面层为油漆、涂料,地下工程防水为混凝土自防水和外*卷材防水。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调查后HRB400EΦ12钢筋复试报告。主要检测数据为:抗拉强度实测值561N/mm2,屈服强度实测值460N/mm2,实测重量0.816kg/m(HRB400E Φ12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400N/mm2,极限强度标准值540N/mm2,理论重量0.888kg/m)。   事件二:五层某施工段现浇结构尺寸检验批验收表(部分)如下: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对三层油漆和涂料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房间有流坠、刷纹、透底等质量通病,下大了整改通知单。   事件四:在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防水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和细部节点构造进行了检查,提出了整改要求。   问题:

1.事件一种,计算钢筋的强屈比、屈强比(超屈比)、重量偏差(保留两位小数),并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判断该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事件一中,强屈比=抗拉强度/屈服强度=561/460=1.22,小于1.25不合格 超屈比=屈服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标准值=460/400=1.15,小于1.3合格 (试题中将两个概念屈强比于超屈比两个概念混淆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重量偏差=(0.888-0.816)/0.888=-0.08,不大于8%,合格(GB50204-2002,2011版表5.3.2-A)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层高5m,抗震等级一级,内墙装饰面层为油漆、涂料,地下工程防水为混凝土自防水和外*卷材防水。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调查后HRB400EΦ12钢筋复试报告。主要检测数据为:抗拉强度实测值561N/mm2,屈服强度实测值460N/mm2,实测重量0.816kg/m(HRB400E Φ12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400N/mm2,极限强度标准值540N/mm2,理论重量0.888kg/m)。   事件二:五层某施工段现浇结构尺寸检验批验收表(部分)如下: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对三层油漆和涂料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房间有流坠、刷纹、透底等质量通病,下大了整改通知单。   事件四:在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防水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和细部节点构造进行了检查,提出了整改要求。   问题:

2.事件二中,指出验收表中的错误,计算表中正确数据的允许偏差合格率。

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层高大于5米,允许偏差10mm。 表中允许偏差合格率分别为:基础80%、柱梁墙70%、剪力墙80%、层高70%、柱高层高80%(GB50204-2002,2011版表8.3.2-1)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层高5m,抗震等级一级,内墙装饰面层为油漆、涂料,地下工程防水为混凝土自防水和外*卷材防水。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调查后HRB400EΦ12钢筋复试报告。主要检测数据为:抗拉强度实测值561N/mm2,屈服强度实测值460N/mm2,实测重量0.816kg/m(HRB400E Φ12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400N/mm2,极限强度标准值540N/mm2,理论重量0.888kg/m)。   事件二:五层某施工段现浇结构尺寸检验批验收表(部分)如下: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对三层油漆和涂料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房间有流坠、刷纹、透底等质量通病,下大了整改通知单。   事件四:在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防水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和细部节点构造进行了检查,提出了整改要求。   问题:

3.事件三中,涂饰工程还有哪些质量通病?

涂饰工程还有下列通病:泛碱、咬色、疙瘩、砂眼、漏涂、起皮和掉粉。(P245)

可变的质量数据是()

A:数量及质量数据 B:产品或服务被设计或生产的质量数据 C:反映对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持续测量 D:显示管理层对变量设计理解 E:B及C

大数据的特征包括()。

A:数据量大 B:数据结构多样 C:数据处理速度快 D:数据质量要求高

数据挖掘中的数据过程质量是指()

A:数据的加密质量 B:数据的使用质量 C:数据的存贮质量 D:数据的传输质量

数据挖掘中数据过程质量是指()

A:数据的加密质量 B:B.数据使用质量 C:C.数据存储质量 D:D.数据传输质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