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6岁。62kg,心肺功能正常,门诊行整个面部激光换肤术,手术时间拟2小时。
门诊手术麻醉后离院的标准包括
A: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正常 B:下肢的感觉和肌张力恢复正常 C:呼吸及循环等体征稳定 D:坐起与走动后无明显眩晕,恶心,呕吐 E:闭眼站立时无摇摆不稳现象 F:血压不稳 G:心律略有不规则
女患儿,7天,因皮肤黄疸较重,按医嘱置于蓝光箱内照射。
将患儿置于蓝光箱中不妥的护理操作是
A:灯管与患儿距离为40cm B:调节箱温至26~28℃ C:患儿洗澡清洁皮肤、剪短指甲 D:戴好护眼罩,系好尿布 E:裸体置入蓝光箱
某男,31岁。主诉:右视力下降1个半月,自觉右眼前有黑影,视物发暗变形,无眼红、眼痛史。三年前左眼曾有同样情况,经治疗约一年视力有恢复。最近患者工作紧张。检查:视力右4.6(0.4),左4.9(0.8)。双外眼未见异常。屈光间质清晰。小瞳眼底检查:双眼视乳头正常,视网膜动脉稍细,静脉正常,右眼黄斑部稍隆起,有黄白色点状物,左眼黄斑部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暗淡。
有关激光治疗本病,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直接光凝:光凝荧光渗漏点处 B:间接光凝:光凝浆液性脱离区内非荧光渗漏点的任何部位 C:光凝点距中心凹不能<2/3PD D:如荧光渗漏点位于视盘~黄斑束下,则光凝时应降低能量强度 E:光凝黄斑区的任意血管末梢 F:光凝支配黄斑区的小动脉 G:无荧光渗漏的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不宜作光凝 H:光凝支配黄斑区的小静脉 I:光凝黄斑区周围的毛细血管 J:低能量光凝黄斑区中心凹
某男,30岁,主诉:右视力下降1个半月,自觉右眼前有黑影,视物发暗变形,无眼红、眼痛史。三年前左眼曾有同样情况,经治疗约一年视力有恢复。最近患者工作紧张。检查:视力右4.6(0.4),左4.9(0.8)。双外眼未见异常。屈光间质清晰。小瞳眼底检查:双眼视乳头正常,视网膜动脉稍细,静脉正常,右眼黄斑部稍隆起,有黄白色点状物,左眼黄斑部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暗淡
有关激光治疗本病,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直接光凝:光凝荧光渗漏点处 B:间接光凝:光凝浆液性脱离区内非荧光渗漏点的任何部位 C:光凝点距中心凹不能<2/3PD D:如荧光渗漏点位于视盘~黄斑束下,则光凝时应降低能量强度 E:光凝黄斑区的任意血管末梢 F:光凝支配黄斑区的小动脉 G:无荧光渗漏的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不宜作光凝 H:光凝支配黄斑区的小静脉 I:光凝黄斑区周围的毛细血管 J:低能量光凝黄斑区中心凹
在办理电子汇兑业务过程中,如接收到汇出社(行)或汇入社(行)发来的查询,必须在()予以查复。
A:收到查询当日,最迟不超过下一工作日 B:收到查询之日起三日内 C:收到查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 D:实时
测量光路状况,确认光路正常,主要检查项目有()
A:光纤是否插好 B:光纤是否严重弯曲 C:光纤是否有断纤 D:上联设备发光功率是否正常
子站反复收到主站询问同一规约报文,监视上行报文正确,可能的原因为()。
A:主站询问报文错误 B:子站报文错误 C:上行通信通道不通 D:下行通信通道不通
ONU上行收光功率一般要高于多少才能保证业务稳定正常()
A:-28db B:-29db C:-25db D:-30db
卫星接收到地面ELT发来的信号后,会().
A:计算信号的经纬度,确定ELT台方位, B:对该位置进行摄像,向地面提供视频, C:将信号转发地面站,由地面站解算方位, D:答复该机,求救信号已收到
大爆炸理论的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对遥远星系光线特征的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测量了18颗恒星(它们距地球的距离是已知的)发来的光,发现它们全部都存在着红移。哈勃得出结论,这些恒星一定相对于我们(观测者)在后退。因为根据多普勒效应,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而且光速(相对于观测者)是不变的话,我们收到光的波长就会长于原来的值。就如远去时的声音将变向低音,光将偏向红光。哈勃认为,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红化)是由于宇宙正在膨胀的结果。在一个正在膨胀着的宇宙中的任何一点来观测,其周围的任何星系都是离它退行的,离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高。
对本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18颗恒星发出的光存在“红移”,可以推知这些恒星在后退 B:分析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这一现象,科学家推知宇宙在膨胀 C:在宇宙中任何一点观测,都会看到周围星系因膨胀而在退行 D:哈勃所测量的“红移”,并非指恒星具有能发出红色光波的物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