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
魏收的《魏书》曾被人称为“秽史”,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三国志》、《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魏书》等出现的时期是()。
A:三国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后召为秘书郎,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大将军司马宣王辟基,未至,擢为中书侍郎。
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于生患。昔颜渊云东野子之御,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是以知其将败。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为困。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迁安平太守,公事去官。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将军。吴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欲入攻扬州,刺史诸葛诞使基策之。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一至江夏,其后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竞不能出。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徵还,起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
——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基仕途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深得刺史王凌、王朗等人的赏识,且因他辅佐王凌有功而得到青州士人的称赞 B:王基对魏明帝大兴土木而使百姓劳苦的做法深为担忧,曾上书引用颜渊、贾谊的话加以劝导 C:王基正直敢言,敢于与当时以经学知识丰富著称的王肃辩论,他的上级曹爽__导致国内风化大坏,王基也敢于不畏强权撰写《时要论》加以讥讽 D:王基是魏国后期的奇才之一,军事上擅长于对战局的准确分析,他料到孙权必定不会出兵,孙权果然没有出兵
魏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经验有()。
A:设立常务班长 B:设立值日班长 C:设立值周班长 D:实行承包制 E:实行班级顾问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八年……六月丁卯诏日:“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两汉著受禄之秩,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釐改。朕……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选自《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二十头,当奴婢八。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匹……
——选自《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太和)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高祖从之。
——选自《魏书·食货志》
材料四: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
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迁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选自《魏书·高祖纪下》
分析这场改革的背景并评价这场改革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 )“富强者并兼山泽 ,而欲天
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 (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
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 (岁)
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对实行两年轮耕的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
(人多地少的地方 )乐还者逐空荒 ,诸宰民之官 (各地的地方长官 )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
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1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 (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4分)(2)它能抑
制“富强者并兼而泽”吗 ?为什么?(4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