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
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______,则______。(《荀子·劝学》)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下列哪一项最能说明张之洞撰写《劝学篇》的直接目的 ( )
A:对洋务运动作系统的理论总结 B:对抗维新思想,并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C:为维新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D:批判洋务运动的不彻底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荀子·劝学》)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荀子·劝学》)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也许是教育的惰性所致:读书人不需要思考和摸索,只需要单向填鸭式的学习和灌输,奉经典为准则,即可读书成才,成就教育的结果。如今,将经典中的糟粕删掉了事,只剩下与当今时代契合的部分,让孩子们重新仰视经典之为经典,这当然还是教育之惰性的延续,只不过把书多编辑一次罢了。 以下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的广泛流传正是教育惰性的体现 B:对经典作品中的糟粕采用“删去了事”的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一次失败的“拿来主义”。 C:对《三字经》、《劝学诗》等经典作品应该取其精华,真正使之发扬光大。 D:对经典作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教育届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