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43岁,因“双下肢斑片状群集的针头大小的红色淤点3个月”来诊。既往健康。
为明确诊断可考虑检查的项目包括
A:尿常规 B:血浆蛋白电泳 C:血常规 D:皮损组织病理学 E:类风湿因子检测 F:血沉
某男性患者,43岁,因“双下肢斑片状群集的针头大小的红色淤点3个月”来诊。既往健康。
诊断考虑的疾病是 ( 提示 皮损似撒的胡椒粉样,逐渐由小腿踝周向下肢近端缓慢发展。)
A: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B: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C: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D:瘙痒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F:淤积性皮炎
某男性患者,43岁,因“双下肢斑片状群集的针头大小的红色淤点3个月”来诊。既往健康。
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 提示 该皮损持续数月后有慢慢消退倾向,遗留色素沉着斑,无明显自觉症状。)
A: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B: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C:系统应用维甲酸 D:局部外用钙泊三醇 E:口服沙利度胺 F:系统应用抗生素
某男性患者,55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6个月,气促、消瘦2个月”来诊。既往有化妆品过敏史,但仍间断应用化妆品。查体:T 36.5 ℃,P 110 次/min,R 30 次/min,BP 110/80 mmHg;面部皮肤有火焰色红斑;左侧颈部可触及鸽蛋大小淋巴结,质稍硬;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四肢肌力3级。实验室检查:WBC 11.4×10
/L,Hb 105 g/L,N 0.75,L 0.25;CK-MB 96 U/L;ANA(+),抗ds-DNA抗体(-),C
正常,血CK不高,LDH升高。肌电图:肌源性损害。胸部X线片:间质性肺炎。食管钡餐:食管蠕动差。
此患者进一步的检查应包括
A:抗Jo-1抗体 B:肌肉活检 C:抗Scl-70抗体 D:抗着丝点抗体 E:淋巴结活检 F:肺CT G:肿瘤标志物筛查
某男性患者,55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6个月,气促、消瘦2个月”来诊。既往有化妆品过敏史,但仍间断应用化妆品。查体:T 36.5 ℃,P 110 次/min,R 30 次/min,BP 110/80 mmHg;面部皮肤有火焰色红斑;左侧颈部可触及鸽蛋大小淋巴结,质稍硬;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四肢肌力3级。实验室检查:WBC 11.4×10
/L,Hb 105 g/L,N 0.75,L 0.25;CK-MB 96 U/L;ANA(+),抗ds-DNA抗体(-),C
正常,血CK不高,LDH升高。肌电图:肌源性损害。胸部X线片:间质性肺炎。食管钡餐:食管蠕动差。
此时应做的进一步处理包括 ( 提示 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伴有咳嗽、咳痰,发热,吞咽困难。)
A:加强抗感染 B:持续吸氧、化痰 C:加用激素治疗 D:血气分析 E: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 F:上监护仪
某男性患者,55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6个月,气促、消瘦2个月”来诊。既往有化妆品过敏史,但仍间断应用化妆品。查体:T 36.5 ℃,P 110 次/min,R 30 次/min,BP 110/80 mmHg;面部皮肤有火焰色红斑;左侧颈部可触及鸽蛋大小淋巴结,质稍硬;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四肢肌力3级。实验室检查:WBC 11.4×10
/L,Hb 105 g/L,N 0.75,L 0.25;CK-MB 96 U/L;ANA(+),抗ds-DNA抗体(-),C
正常,血CK不高,LDH升高。肌电图:肌源性损害。胸部X线片:间质性肺炎。食管钡餐:食管蠕动差。
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项目包括 ( 提示 喉镜检查发现咽后壁有一息肉样物,详细询问病史发现平时有咳血丝史。)
A:息肉切除 B:EBV抗体检查 C:激光治疗 D:息肉切除+组织病理学 E:术前查凝血全套 F:抗感染治疗
某男性患者,55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6个月,气促、消瘦2个月”来诊。既往有化妆品过敏史,但仍间断应用化妆品。查体:T 36.5 ℃,P 110 次/min,R 30 次/min,BP 110/80 mmHg;面部皮肤有火焰色红斑;左侧颈部可触及鸽蛋大小淋巴结,质稍硬;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四肢肌力3级。实验室检查:WBC 11.4×10
/L,Hb 105 g/L,N 0.75,L 0.25;CK-MB 96 U/L;ANA(+),抗ds-DNA抗体(-),C
正常,血CK不高,LDH升高。肌电图:肌源性损害。胸部X线片:间质性肺炎。食管钡餐:食管蠕动差。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提示 EBV抗体IgM(+);组织病理学鳞状细胞非典型增生。)
A:皮肌炎 B:恶性肿瘤 C:SLE D:咽部息肉 E:包涵体肌炎 F:恶性肿瘤(鼻咽癌)相关的皮肌炎
某男性患者,57岁,因“左前臂进行性肿胀、变硬2个月”来诊。2个月前患者自觉左前臂远端皮肤肿胀、发红,微痒,无发热、疼痛。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周,效果不佳。半个月前皮损波及手背,手背红肿、发硬,不能捏起,握拳困难,遂来我院就诊。发病前皮损部位无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5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右前臂近腕部及手背、手掌弥漫性肿胀,呈暗红色,界限不清,局部有轻压痛,不能捏起;左前臂中上段屈侧可见长5 cm手术瘢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计数0.57×10
/L;ESR 40 mm/h;肝、肾功能,血糖,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ANA、抗dsDNA、抗ENA抗体均(-)。胸部X线片、腹部B超及ECG均正常。
为明确诊断有必要检查的项目包括
A:血培养 B:皮损组织病理学 C:肌电图 D:骨髓涂片 E:直接免疫荧光 F:病灶MRI平扫和增强 G:PPD皮试
某男性患者,57岁,因“左前臂进行性肿胀、变硬2个月”来诊。2个月前患者自觉左前臂远端皮肤肿胀、发红,微痒,无发热、疼痛。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周,效果不佳。半个月前皮损波及手背,手背红肿、发硬,不能捏起,握拳困难,遂来我院就诊。发病前皮损部位无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5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右前臂近腕部及手背、手掌弥漫性肿胀,呈暗红色,界限不清,局部有轻压痛,不能捏起;左前臂中上段屈侧可见长5 cm手术瘢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计数0.57×10
/L;ESR 40 mm/h;肝、肾功能,血糖,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ANA、抗dsDNA、抗ENA抗体均(-)。胸部X线片、腹部B超及ECG均正常。
诊断考虑的疾病是 ( 提示 组织病理学浅筋膜炎症、水肿,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血管周围见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皮下脂肪间轻度纤维化及黏液样变性,慢性炎性细胞灶状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筋膜处有IgG和(或)IgM沉积。左前臂MRI表浅筋膜增厚。)
A:蜂窝织炎 B:肢端硬皮病 C:丹毒 D:嗜酸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E: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F:脂膜炎 G:嗜酸性筋膜炎
某男性患者,57岁,因“左前臂进行性肿胀、变硬2个月”来诊。2个月前患者自觉左前臂远端皮肤肿胀、发红,微痒,无发热、疼痛。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周,效果不佳。半个月前皮损波及手背,手背红肿、发硬,不能捏起,握拳困难,遂来我院就诊。发病前皮损部位无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5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右前臂近腕部及手背、手掌弥漫性肿胀,呈暗红色,界限不清,局部有轻压痛,不能捏起;左前臂中上段屈侧可见长5 cm手术瘢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计数0.57×10
/L;ESR 40 mm/h;肝、肾功能,血糖,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ANA、抗dsDNA、抗ENA抗体均(-)。胸部X线片、腹部B超及ECG均正常。
此时可选择的进一步治疗方案包括 ( 提示 予以泼尼松40 mg/d口服,1周后,患者左前臂肿胀无明显消退。)
A: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B:加用霉酚酸酯口服 C:可考虑同时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 D:同时口服环孢素A E: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F:加强抗生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