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 )。
A: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B: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C: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D: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1986年4月26日,在进行一项实验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酿成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最惨重灾难。a.这场事故中有2人因爆炸当场死亡;b.4个月后前苏联官方公布有31人因急性辐射病死亡;c.参加救援的83.4万人中有数万人先后出现皮肤损伤、白内障、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不育;d.事故发生后的20年内有27万人因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e.事故发生至今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仍高于其他地区。
此次事故中参加救援的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主要属于
A:职业照射 B:医疗照射 C:公共照射 D:天然本底照射 E:以上均不是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 )。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D: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 )。
A:事故调查 B:救护救援 C:责任追究 D:事故报告 E:事故分析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有( )。
A: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B: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C: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D:事故发展的快速性 E:应急活动的特殊性
某化工工厂位于B市北郊,西距厂生活区约500m,厂区东面为山坡地,北邻一村,西邻排洪沟,南面为农田。其主要产品为羧基丁苯胶乳。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罐区来的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分别通过管道进入聚合釜,生产原料及添加剂在皂液槽内配置好后加入聚合釜。投料结束后,将胶乳从聚合釜转移到后反应釜;反应结束后,胶乳进入气提塔,然后再进入改性槽。经调和后经泵打入成品储罐。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有毒、易燃易爆物质。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该厂决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厂长将该任务指派给安全科,安全科成立了以科长为组长,科员甲、乙、丙、丁为成员的5人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找来了一个相同类型企业C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人员将企业C应急救援预案中的企业名称、企业介绍、科室名称、人员名称及有关联系方式全部按本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换,按期向厂长提交了应急救援预案初稿。此后,编制小组根据厂长的审阅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最终版本,经厂长批准签字后下发至全厂有关部门。
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2014年1月4日,某铁矿早班22人入井作业,1月4日12时左右,井下水量增大。14时左右,正在井下巡查的技术负责人李某突然发现-80m平巷由南向北出现涌水且涌水量明显增大,遂立即告知带班矿长朱某,朱某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升井,并报告井上值班矿长杨某。18名井下作业人员陆续升井,-120m水平作业点4名工人未能及时撤离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省、市、县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经过5天救援,9日10时55分,在南一下山-93m平巷入口下部发现4名被困人员,升井后经医疗机构确诊,4人均已死亡。
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