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根据实际应用过程中保护对象的具体情况按下列分类()。

A:A类系统可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家用火灾探测器、火灾声警报器、应急广播等设备组成 B:B类系统可由控制中心监控设备、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家用火灾探测器、火灾声警报器等设备组成 C:C类系统可由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家用火灾探测器、火灾声警报器等设备组成 D:D类系统可由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火灾声警报器等设备组成

相同的烟花爆竹在不同的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的,根据具体情况,发生以下情况处理正确的是()。

A:1.1级生产和贮存区内火灾的,以人员的自救和逃生为主 B:1.3级及以下区域的,人员的自救和逃生为主 C:1.1级生产和贮存区内火灾的,确认无爆炸危险才开展救火工作

装置发生较大火灾事故时,报火警的内容应包括()。

A:火灾事故发生单位及报警者姓名 B:火灾事故发生的位置 C:着火介质及火势大小 D:危险程度

某食品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8人死亡,13人受伤,过火面积约4000 m2,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经调查,认定该起事故的原因为:保鲜恒温库内的冷风机供电线路接头处过热短路,引燃墙面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所致。起火的保鲜恒温库为单层砖混结构,吊顶和墙面均采用聚苯乙烯板,在聚苯乙烯板外表面直接喷涂聚氨酯泡沫。毗邻保鲜恒温库搭建的简易生产车间采用单层钢屋架结构,外围护采用聚苯乙烯夹心彩钢板,吊顶为木龙骨和PVC板。车间按照国家标准配置了灭火器材,无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部分疏散门采用卷帘门。起火时,南侧的安全出口被锁闭。着火当日,车间流水线南北两侧共有122人在进行装箱作业。保鲜库起火后,火势及有毒烟气迅速蔓延至整个车间。由于无人组织灭火和疏散,有12名员工在走道尽头的冰池处遇难。逃出车间的员工向领导报告了火情,1O分钟后领导才拨打"119"报火警,有8名受伤员工在冰池处被救出。经查,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曾接受过消防安全专门培训,但由于单位生产季节性强,员工流动性大,未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疏散演练。当日值班人员对用火、用电和消防设施、器材情况进行了一次巡查后离开了车间。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本案例描述和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单位发生火灾时, 应当立即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这次火灾事故中,该单位未能做到( )。

A:及时报警 B:启动消防灭火系统 C:组织扑救火灾 D:启动防排烟系统 E:及时疏散人员

某企业的食品加工厂房,建筑高度 8.5m,建筑面积 2130m²。主体单层,局部二层。厂房屋 顶承重构件为钢结构,屋面板为聚氨酯夹芯彩钢板,外墙 1.8m 以下为砖墙,砖墙至层檐为 聚氨酯夹芯彩钢板。厂房内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厂房一层为熟食车间,设有烘烤、蒸煮、预冷等工序;二层为倒班宿舍,熟食车间炭烤炉正上方设置不锈钢材质排烟罩,炭烤时热烟 气经排烟道由排风机排出屋面。 2017 年 11 月 5 日 6: 00 时,该厂房发生火灾。最先发现起火的值班人员赵某准备报警,被 同时发现火灾的车间主任王某阻止。王某遂与赵某等人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发现灭火器失 效后,又使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但消火栓无水,火势越来越大,王某与现场人员撤离车 间,撤离后先向副总经理汇报再拨打 119 报警,因紧张,未说清起火厂房的具体位置,也未 留下报警人姓名,消防部门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到达火场,2小时后大火被扑灭。 此次火灾事故过火面积约 900m²,造成倒班宿舍内 5 名员工死亡,4 名员工受伤。经济损失 约 160 万元。经调查询问、现场勘查、综合分析,认定起火原因系生炭工刘某为加速炭烤炉 升温,向已点燃的炭烤炉倒入汽油,瞬间火焰窜起,导致排烟管道内油垢起火,引烧厂房屋 面彩钢板聚氨酯保温层,火势迅速蔓延、调查还发现,该车间生产有季节性,高峰期有工人 156 人 企业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副总经理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部门曾责令将倒 班宿舍搬出厂房,拆除聚氨酯保温层板,企业总经理拒不执行;该企业未依法建立消防组织 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虽然制定了灭火和应 急疏散预案。但从未组织过消防演练;排烟管通使用多年,从未检查和清洗保养。

在火灾处置上,车间主任王某违反《中华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 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 61 号)的行为有 ( )

A:发现火灾时未及时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B:发现火灾时未及时报警 C:撤离现场后先向副总经理报告再拨 119 报案 D:报警时未说明起火部位,未留下姓名 E:组织人员灭火,但未能将火扑灭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根据实际应用过程中保护对象的具体情况按下列分类:().

A:类系统可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家用火灾探测器.火灾声警报器.应急广播等设备组成. B:类系统可由控制中心监控设备.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家用火灾探测器.火灾声警报器等设备组成. C:类系统可由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家用火灾探测器.火灾声警报器等设备组成. D:类系统可由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火灾声警报器等设备组成.

甲公司(某仓储物流园区的产权单位,法定代表人:赵某)将1#,2#,3#,4#,5#仓库出租给乙公司(法定代表人:钱某〕使用。乙公司在仓库内存放桶装润滑油和溶剂油,甲公司委托丙公司(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法定代表人:孙某)对上述仓库的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   2019年4月8日,消防救援机构工作人员李某和王某对乙公司使用的仓库进行盖部施查时发现:1.室内消火栓的主、备泵均损坏;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器设置在手动状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泵控制柜启动开关也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3.消防控制室部分值班人员无证上岗;4.仓储场所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无定期检査、检测记录且存在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线路绝缘老化现象;5.5仓库的东侧和北侧两处疏散岀口被大量堆积的纸箱和包裝物封堵;6.两处防火卷帘损环。消防救援机构工作人员随即下发法律文书责令并改正,需限期改正的限期至4月28日,并依法实施了行政处罚。4月29日复查时,发现除上述第5、6项已改正外,第1、2、3、4项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发现在限期整改间甲、乙公司内部防火检查,巡查记录和丙公司岀具的消防设施年度检测报考,维保检查记录、巡查记录中,所有顶目填报为合格,李某和王某根据上述情况下发相关法律文书,进入后续执法程序。   4月30日17时29分,乙公司消防控制室当值人员郑某和周某听到报警信号,显示5仓库1区的感烟探测器报警,消防控制室当值人员郑某和周某听到报警后未做任何处置。职工吴某听到火灾警铃,发现仓库冒烟,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当地消防出警后当日23时50分将火扑灭。   该起火灾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0944万元人民币。故调查组综合分析认定:5仓库西墙上方的电器线路发生故障,产玍的高温电弧引燃线路绝缘材料,燃烧的绝缘朸料掉箈并引进燃下发存放的润湑油纸箱和砂砾料塑料湖膜包装物,随后蔓延成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认真吸取该起火灾事故教训,甲公司要求园区内各单位认真进行防火检查、巡查及火灾隐患整改工作。下列具体整改措施中,正确的有( )。

A:各单位每季度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B:将各类重点部位人员的在岗情况全部纳入防火巡查内容,确保万无一失 C:对园区内建筑消防设施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 D:对园区内仓储场所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定期检查、检测,更换绝缘老化的电气线路 E: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各单位从严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2012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2012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订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 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 C:加强管理和培训 D:重新安装液位计 E:增加消防水池

2016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的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9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开采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套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和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A铁矿盲竖井发生的火灾类别属于( )。 查看材料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当天然气装置发生火灾,采取关阀断气灭火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 相应的( )等措施。

A:断电 B:停泵 C:布置警戒区 D:卸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