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询问证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B:询问证人应制作笔录 C: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D:询问证人前,侦查人员必须出示侦查机关的证明文件

关于询问证人,说法错误的是( )。

A: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B:询问证人应制作笔录 C: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D:询问证人前,侦查人员必须出示侦查机关的证明文件

询问被害人,适用( )的规定。

A:讯问犯罪嫌疑人 B:询问证人 C:传唤犯罪嫌疑人 D:询问原告

开放式询问的实施方法是( )。

A:带“什么”的询问可以获得一些事实、资料 B:带“如何”的询问往往引出对原因的探讨 C:带“为什么”的询问可以促使求助者自我剖析 D:带“能不能”的询问往往涉及求助者隐私

开放式询问的实施方法是( )。

A:用“什么”询问事实、资料 B:用“如何”询问事件过程 C:用“为什么”探讨原因 D:用“能不能”促使求助者自我剖析

关于封闭性询问,下列错误的是( )。

A:过多地使用封闭性询问会使求助者陷入被动回答中 B:过多地使用封闭性询问可能会给求助者一种被询问的感觉 C:咨询过程中应杜绝使用封闭式询问 D:过多地使用封闭性询问会压制求助者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一个瘦瘦的男子走进来。他华贵的变色镜由于屋内昏暗的光线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更显出脸色的苍白。
他张了张嘴,没有出声。像一个剜去了肉的河蚌,干燥地敞着唇。
院长回答说:“没有,还没有。”
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走进来,问同样的话。院长都有同样的答案使他转身出去。相似的过程使院长先不好意思,抢先说。
“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小伙子问。好像空气中有一条鞭子抽了他的脸,脸稀薄地红了。
“不知道。你明白这不是天气预报。就是天气预报也常常搞错,在预报晴天的时候下雨。”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没有人比你们更有经验的了。”年轻人固执地说。他平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院长知道这种人一旦开始说了,他就会问个水落石出。
“是的。我们是比一般的医院有些经验,但它毕竟不是定律。生孩子是有规律的,比如月份减三加七,但死没有。你母亲的各项生命指征都正常。就是说,她虽然是架旧马车了,可还在缓缓地运行。等着吧。有些时候我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等待。”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
“等到什么时候?”小伙子急切地问。
“等她的精神突然好起来,眼睛会像涂了油似的发亮,说话充满感情。假如你的母亲是个文化人,还会有诗意。她会突然说她想吃某种东西,嗅觉突出的好,会听见很遥远的声音……到这种时候,就快了。依我们无数次的经验,从那时候起,大约还有一天的时间。”院长谆谆告诫。
“那就是……”小伙子思索。
“是的,那就是回光返照。”
“可是我刚看了,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小伙子失望地说。
“那是她在同你打招呼。别埋怨她,她只有这么多的劲,全使出来,只能动一动睫毛。你记住我的话,将来你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了。提眼皮的那块股肉,距大脑最近又最轻巧。它是人类随意活动最后的屏障。”院长解释。
“院长,不要同我说我老了以后的事情,我不愿意听这个。我会老,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在老到来之前,让我们抓紧时机干点事。既然我们都会摊上那个结局,没有必要说来说去。我们的道德总是太注意结局而忽视过程。我还没有向您介绍过我自己……”年轻人激动起来。
“我认识你,你不是21床的儿子吗?”院长道。
“我是博士。在英语里博士和医生是一个词,可我不是医生是博士,是我的母亲把我培养成博士的。我马上要到德国去学习,这也是我母亲清醒时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这是我的护照、签证,喏,还有一星期以后飞往法兰克福的机票……”小伙子把一大摊东西铺在桌面上,棕色的护照像一大块巧克力饼,斜插其中。
院长不由自主地向后躲闪了半步。东西太杂乱,要是碰掉一星半点,说不清

男子向院长询问的是()

A:他母亲什么时候去世 B:他母亲的精神状况 C:他母亲的生活情况 D:他母亲的经济状况

下列属于询问调查的是( )。

A:非结构式访问 B:座谈会 C:个别深度访问 D:观察法 E:市场实验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