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句是排比,“要”是提挈语;②句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①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①句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②句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①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②__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①句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②句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①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②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①句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 ②句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①句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 ②句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比拟。

①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②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①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②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比拟。

参照后面的文字,改写画线部分,使这段话形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我去播种的种子;理想不是绘就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我去描画;理想不是葱笼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我去开垦。

班上将开展一次文学名著竞赛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