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去桃花岛赔罪是在几月?

A:三 B:四 C:五 D:六

()贾瑞让金荣如何向秦钟道歉的?

A:赔了十两银子 B:书面保证下不为例 C:作揖当众承认错误 D:磕头

作为对一个西班牙员工工作出色的奖励,最好不要()。

A:当众赞扬他/她 B:说“谢谢” C:给他/她加薪 D:给他/她升职

甲深夜在路边实施抢劫,第二天听妻子说昨夜其父被抢,才知道昨晚被抢的是其岳父,甲在妻子的陪伴下到岳父家赔罪并将抢得的财物还给其岳父,甲的行为是()

A:犯罪既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作为犯罪处理

《我的母亲》

①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 阅读第①段后回答。“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

2.第②③段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第②③段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是怎样的人)?

1.转折连词“但”强调了后文叙述的母亲总是无一例外地对“我”严厉管教;这管教既有她向己的方法,又维护了“我”的自尊。

2.①作者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

②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办法为其医治;

③母亲与五叔的冲突。

3.第②段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品性;第③段则体现了母亲做人的刚强

阅读《我的母亲》选段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 选文概括了母亲的哪些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写了几件事?试概括出来。

3、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4、 文中末段加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母亲在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种方法指什么?体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具有容忍温和的性格,也有刚气的一面。

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3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4 不能,因为这些词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谦谦君子的风度。

5 大哭一场,体现母亲温和容忍的性格。

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2.请读节选部分第①段后回答。

(1)“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

(2)请品味加点词“只” “等” “才” “等”“先……然后” “无论……总”的作用。

1.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办法为其医治;ƒ母亲与五叔的冲突。第②段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品性;第③段则体现了母亲做人的刚强。

2.(1)转折连词“但”强调了后文叙述的母亲总是无一例外地对“我”严厉管教;这管教既有她向己的方法,又维护了“我”的自尊。

(2)加点词连缀起来的语句,强调说明了母亲处罚孩子的惟一目的,就是对孩子有所惩戒,叫孩子有所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1)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选部分第①段在语言和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这样写?请读节选部分第①段后回答。
(1)“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味加点词“只” “等” “才” “等”“先……然后” “无论……总”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作者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②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办法为其医治;(3)母亲与五叔的冲突。
2.第②段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品性;第③段则体现了母亲做人的刚强。
3.语言上:质朴无华、感情真挚、毫无雕琢的痕迹。写法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直抒胸臆。
4.(1)转折连词“但”强调了后文叙述的母亲总是无一例外地对“我”严厉管教;这管教既有她向己的方法,又维护了“我”的自尊。
(2)加点词连缀起来的语句,强调说明了母亲处罚孩子的惟一目的,就是对孩子有所惩戒,叫孩子有所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小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1965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年11期,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 “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 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 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5. 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 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分)

4. D    5. ①对爱痴情。五叔十分重视五婶儿嘱咐的小事。只要五婶儿开心,五叔也就觉得开心。②温和耐心。不辞辛劳地去买炸糯米球,从不生气;五婶儿病情加重,五叔用心教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③富有童心。五叔在商场陪五婶儿坐儿童摇摇车,五婶儿玩得很开心。   

6. 看法一:可以去掉。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停留于五叔记糯米团数的画面,结尾戛然而止,使得主题含蓄隽永 ,蕴含于画面之中,更引得读者回味无穷。②结构上,更能突显与前文的情节相照应。五叔画“正”字的情形会令读者很自然地想起五婶画“正”字的情形,这样结尾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看法二:不宜去掉。

① 从主题上看,划线句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引导读者不单单只为老俩口深沉的爱情而感动,更是延伸到对当下人们爱情观的反思。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五叔和五婶像划线句中所说的那样牵了手就结婚过了一辈子,他们的爱情不轰轰烈烈,但却细水长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小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1965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年11期,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 “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 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 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5. 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 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分)

4. D    5. ①对爱痴情。五叔十分重视五婶儿嘱咐的小事。只要五婶儿开心,五叔也就觉得开心。②温和耐心。不辞辛劳地去买炸糯米球,从不生气;五婶儿病情加重,五叔用心教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③富有童心。五叔在商场陪五婶儿坐儿童摇摇车,五婶儿玩得很开心。   

6. 看法一:可以去掉。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停留于五叔记糯米团数的画面,结尾戛然而止,使得主题含蓄隽永 ,蕴含于画面之中,更引得读者回味无穷。②结构上,更能突显与前文的情节相照应。五叔画“正”字的情形会令读者很自然地想起五婶画“正”字的情形,这样结尾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看法二:不宜去掉。

①从主题上看,划线句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引导读者不单单只为老俩口深沉的爱情而感动,更是延伸到对当下人们爱情观的反思。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五叔和五婶像划线句中所说的那样牵了手就结婚过了一辈子,他们的爱情不轰轰烈烈,但却细水长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