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有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话引用汉乐府的诗句,写出了苏州园林里池沼的生趣,用语生动有情致。 B:“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杨二嫂身体的赢弱,字里行间满是作者对杨二嫂不幸遭遇的同情。 C:“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封锁区白天的死寂和阴森,流露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使用排比的修辞,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先在思想、身体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
第4段“春风抚摸大地……像细雨的滋润”,这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写出了江南春风怎样的特点?
比喻、拟人,写出了江南春风轻柔,和悦,柔和的特点。
“春脖子短”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方春天的短暂。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运用对偶和比喻,表现了水多、柔的特点。) B:四月的风慢慢地吹着,像用蒲公英的绒线球挠着你的脸,像展开柳丝的枝条,搂着你的脖子,然后在你的面前,打开一瓶淡淡的蜜酒。(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地写了的春天的温柔、甜美。) C:身居斗室,即知天下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谁说多看电视有害无益?(运用对比和设问,说明了多看电视有好处。) D:标题为文章之冠。读书作文不可不正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形象”。(运用比喻,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
2015届广东中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 , , ;(2) , , 。
示例:美在戏曲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美在文学诗词曲赋 抒写灿烂文化美在汉字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美在建筑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
(2015届重庆中考)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2015届四川南充中考)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下列句子属于比喻句的一项是( )
A:远远看去,她像她的母亲。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看到他,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
下列语句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 )
A:华盛顿广场往西有一片地区的街道横七竖八,像乱摊着的小布条。 B: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C:你决不说肺炎先生是位老侠士。 D: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