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建安文学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论述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诸因素的影响。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中国文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以诗文为正统,以()为特点。
近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曲折性与演变的急遽性
fó jiāo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表现在()。
A:发展出通俗文学的文体 B: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 C:《文心雕龙》 D:对具体艺术方面的影响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个人爱好 B:探索中国文学发展道路 C:想以文学唤醒国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①通常以“中国文学史”命名的著作,都只写到五四新文__动以前;通常“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又被分割为不同的两个学科,并且被认为是不相联属的。我们认为这里也有很大的疑问。
②如果确认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相一致,那么它就必然有一种按自身的需要持续下去的趋向。当然,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是接受了外来影响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外来影响也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③就白话的形式而言,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在五四以前,文学已经要求以白话为载体适应人性发展的需要。只要白话文学的范围有限,其地位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到底来说,五四时期对白话文学的提倡是沿承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方向的。
④在文学的内在精神方面,五四时期与“白话文字”的口号相对应提出了“人的文学”的口号。后来郁达夫又总结说:“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第一个要算‘个人’的发现。”这里确实有西方思想文化激发的作用,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需求。自元、明以来,个性解放的思潮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多次高涨,虽屡经挫折,却顽强延伸。它在文学中也有鲜明的表现。五四新文学的许多重要主题,如通过赞颂爱情和情欲来张扬受压抑的个体意志,揭露封建势力对热爱自由的青春生命的扼杀,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源头。
⑤从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故乡》等小说开始出现的反映下层民众生活、揭示其人性遭到扭曲的悲哀命运的作品,确实具有以前的文学所不曾具有的性质和深度,但也并非与中国文学内在的发展趋势毫无关系。个性解放的思潮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必然会引起对整个社会的非人道状态、广大民众的非人道处境的关注,而要求对整个社会包括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只是在五四时期,由于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学的影响,这一过程被加速了,因此提前出现了上述性质的作品。
(1)对第②段中“确认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相一致”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人性的发展。
B.人性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文学的发展。
C.文学的发展对人性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D.人性的发展适应着文学样式的发展。
(2)第④段中“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需求”的“内在需求”的正确含义是
A.“白话文学”,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B.以白话为载体适应人性发展的需要。
C.文学对人性发展的关注。
D.个性解放思潮的高涨。
(3)对鲁迅先生《阿Q.正传》等作品提前产生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学的影响。
B.“人的文学”口号的呼唤。
C.个性解放思潮广泛深入发展的结果。
D.中国文学内在发展趋势的推动。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者提出“这里有很大疑问”的理由的一项是
A.五四新文学追求个性解放的主题可在历史上找到源头。
B.五四新文学具有以前的文学所不曾具有的性质和深度。
C.五四新文__动沿承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方向。
D.白话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A;C;A;B
【详解】:
(1)A
(2)C(根据第③段可以判断A、B均为对“白话的形式”的需求,根据第④段可以推断D选项是“内在需求”的前提条件,而非“内在需求”的含义。)
(3)A(第⑤段最后一句话“只是在五四时期,由于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学的影响,这一过程被加速了”已有提示。)
(4)B(这一项只能证明“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是不相联属的。)
《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