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这句话是()修辞格。
A:婉曲 B:对偶 C:双关 D:反语
指出下列各句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E.服饰描写
①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②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③他一动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④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⑤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 )
① (C ) ② ( E ) ③( B ) ④ ( A ) ⑤ ( D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__,他起草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体现在哪几件事上?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外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体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
4.历史上像闻一多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个人物,并简述他的事迹?
1.参加游行;起草传单;大会演说
2.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3.义正词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说了就做的特点。
4.例:谭嗣同 为戊戌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显示了大无畏的精神。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13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__,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7.“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体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4分)
8.“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2分)
9.“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4分)
10.历史上像闻一多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个人物,并简述他的事迹吗?(3分)
答案:7.义正词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说了就做的特点。
8.体现了闻一多从容镇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9.“巨 ”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10.谭嗣同。为戊戌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显示了他大无畏的精神。
(一)(25分)
⑴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
⑷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⑸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__,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
⑻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⑼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⑿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请用“||”给上面文字划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3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⑿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分)
3.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6分)
4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 (2分)
5、为什么文中说闻一多先生“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2分)
6、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4分)
语言:
神态:
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8、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对于言和行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⑻ ⑼ ⑽ || ⑾ ⑿答:第一层写闻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一面;第二层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3、起稿政治宣传单 进行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__队
4、视死如归
5、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6、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7、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8、看问题不能太绝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论先后,最重要的是要言行一致。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1.“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22、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文回答问题。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__,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起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这几段文字点明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关系是( )
A.“说了再做?B.“做了再说”C.“做了不说” D.“说”了就“做”
2.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主要“做”了哪些事?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用一成语作答)
4.文中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那么选文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1.D
2.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走在游行队伍前头。
3.视死如归
4.形象地表现出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5.写了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了闻一多“革命家的一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6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__,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7、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分)
8、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2分)
9、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4分)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0、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3分)
11、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写下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3分)
12、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2分)
7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意思对即可,2分)
8.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意思对即可,2分)
9.①争取民主,反对__,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②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意思对即可,4分)
10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__。(3分)
11.“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12.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同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
⑷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⑸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__,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小,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⑼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选文第⑴ ⑵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答:
11.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
答:
1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填一成语)(1分)
13.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4分)
答:
10、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11.(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讲。(3)参加__。
12、视死如归
13、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再用三件事叙述他的“做”。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__的大无畏精神。